全球媒体聚焦:福建舰将于10.1服役?三型舰载机个个有绝活
距离10.1国庆节这一天时间已经不多了,近日,中国海军突然发布重磅消息:
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于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在此前组织的多次试验训练任务中,海军多名飞行员驾驶这三型舰载机,成功在福建舰上实现起降。
此举验证了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使福建舰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这是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对推进中国远洋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今福建舰正在南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为即将到来的10.1正式服役做准备,然而该舰舰载机电磁弹射起飞与降落的消息却封锁的很严密。
谁曾想到,9月22日这一天,中国海军正式对外官宣了福建舰三种新型舰载机全部电磁弹射成功的重磅消息。
从新闻中“已于此前成功完成”和“在此前组织的多次试验训练任务中”等词句中,可知三种新型舰载机并非在这次南海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完成了这一壮举,
而是在年初的第6次、第7次和第8次海试中连续创造了奇迹。
佐证上述分析的还有在中国海军公布的视频中,不同的镜头里出现了7103号、7104号和7106号三架空警-600,
1513号和1516号2架歼-15T,
05号和06号2架歼-35等分别进行电磁弹射升空的画面,显然这是不同次海试的镜头拼接。
也就是说,实际上正如外媒所判断的那样,福建舰早在第6次海试开始,就已成功进行了电磁弹射试验,而且十分完美。
不过,中国海军按压下了这次喜讯,并没有实时公布,保留到了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之后即将在10.1正式交接入列之前,也许有着深刻的含义。
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到此前9月11日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前往南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的新闻。
其中的“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证明此次行动将试验和训练任务放在一起,是为了确保装备能快速形成作战能力。
也就是说,福建舰这次在服役前驶向南海,是在进一步巩固此前的电磁弹射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训练成熟度,并非一次通常的海试任务。
还意味着,福建舰早已具备服役的技术条件,只是在等待某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最后的交付。
分析指出,空警-600是中国舰载航空兵的空中“千里眼和中军帐”,
歼-35是中国航母的“隐形利剑和决胜核心”,
歼-15T/DT则是“规模打击和制海制空利器以及电子护盾”,
三者的有效结合意味着福建舰将形成海上作战体系,将使中国航母战斗群有信心在地球的任意角落“满油满弹”发动体系化攻防作战。
有了这三把利剑组合,将有力推动中国海军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代际跨越”,为遂行远海作战任务、加速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中国海军公布三型主力舰载机成功进行电磁弹射和着舰的重磅消息后,必将立刻轰动全球,相信10.1全世界媒体的军事版面甚至头版头条都将聚焦这一新闻。
大家开始期待吧,10.1国庆节这天,中国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必将正式服役,从此开启中国海军的三航母时代!
(军评陈光文于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