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百味鸡越来越贵,打工人直呼买不起

500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在过高的定价下,不仅消费者不买账,就连企业客户也捂紧了口袋。

8月23日,紫燕食品发布2025年中报。

作为“卤味三巨头”之一,紫燕食品在2025年盛夏交出的半年报却透着丝丝寒意:营收14.73亿元,同比下滑11.46%;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骤降47.2%;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4.8%进一步压缩至22.2%。

500

当“啃鸭脖”从年轻人的“快乐源泉”变成“性价比”标签,紫燕因为高定价逐渐被抛弃。

在业绩承压之际,紫燕一边应对本土市场的营收收缩与利润挤压,一边通过海外业务突破、供应链优化与年轻化布局寻找新增长极,试图重新回到事业巅峰。

01

大单品衰退,企业和消费者都不买单了

紫燕的核心产品包括夫妻肺片、百味鸡、藤椒鸡等。

在紫燕之前的招股书里,单单是夫妻肺片在2019年-2021年就带来了7.65亿元、8.1亿元和9.33亿元的收入,该产品每一年都占据总营收的30%以上。

然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夫妻肺片、百味鸡、藤椒鸡三者合计收入占比为50%以上,且销量分别下滑15%、11%和6%。

500

这导致紫燕2025年上半年鲜货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2.3%,其中直营门店同店销售额下滑8.1%,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披露该指标为负。

此前,为了提振销量,紫燕在2025年上半年共推出12款新品,包括麻辣鸭头、香辣牛筋、柠檬无骨鸡爪等,几乎每月都在更新菜单,但研发投入有限且产品创新力不足。

财报显示,紫燕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仅为781万元,占营收0.5%,远低于绝味、周黑鸭等竞品(1%-1.5%)。

500

新品开发多以“口味微改+包装替换”的微创新为主,如加麻加辣版,缺乏系统性消费者调研与供应链适配,未能突破原有消费场景。

这导致新品“上新即下架”现象频发。12款新品中,仅“藤椒鸡”月销破百万,其余新品3个月内收入占比不足3%。

消费者场景也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竞品方面,绝味食品推出“9.9元小份鸭脖”“卤味串串”等休闲化产品,精准切入“边走边吃”场景,吸引年轻客群。

而紫燕仍以“家庭餐桌”定位为主,产品形态偏重、包装偏大,难以适配“零食化”趋势,客户也开始被线上分流。

紫燕门店主要布局于社区与菜市场周边,目标客群为30-50岁家庭主妇与中老年消费者。

然而,随着社区团购、即时零售平台崛起,消费者“即买即得”需求被分流,紫燕的“计划性消费”场景被削弱,导致复购率下降。

不仅消费者不买账,就连企业客户也捂紧了口袋。

紫燕的B端业务主要是面向和府捞面、老乡鸡等连锁餐饮企业提供卤味半成品。

和C端业务相比,该业务对于自身的利润提高十分有限,产品毛利率仅为10%-12%,远低于C端门店,且账期长达60-90天。

500

之前,紫燕的B断业务还能靠薄利多销贡献一点业绩,但是,在自身客流恢复仅达到2019年85%的情况下,餐饮客户也开始控制成本缩减非核心原料预算。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紫燕该部分收入同比下降33%。

紫燕在2025年春节推出的定价在128-288元的“卤味礼盒”系列产品销量同比下降40%,收入减少约3000万元。

究其原因,地产、金融公司等企业客户团购订单锐减排在首位,其次是个人消费者逐渐转向1688、拼多多等平台购买如39.9元礼盒装的平价替代品。

紫燕虽尝试拓展预制菜业务,但受限于品牌认知与渠道资源,未能形成规模。

被抛弃的背后,是紫燕多年来对万千消费者的背刺。

02

频繁涨价,紫燕百味鸡失去打工人

成立之初,紫燕凭借夫妻卤味店独有的“实在”二字,成功收割了大批打工人,并在这些忠实消费者的托举下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但上市后的紫燕却没有维持一贯的实惠作风,而是开启了多轮价格上调。

以2019为例,紫燕鲜货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增长2.69元,上涨6.31%,价格上升部分带来的收入增长为1.33亿元,营收占比超5%。

从细分产品来看,在收入构成中占比较大的夫妻肺片和整禽类产品,2019年平均单价分别增长12.08%和4.12%,2020年分别增长9.06%和5.14%。

分量也越来越少,使用的餐盒已经从早些年正常的碗状圆形盒子,改换成了像装宝宝辅食的小碗。

虽然这几年一直被吐槽“背刺”“越卖越贵”,但是紫燕并没有调整定价的想法。

2024年,紫燕为拓展新客群开始试水“特通渠道”,想要在包括高校食堂、大型企业餐厅、交通枢纽等封闭场景,通过B端批量出货提升坪效。

不过,由于价格与消费者偏好不符,该部分收入营收情况不佳,在财报中始终没有单独列示。

即便如此,紫燕仍在报告期内尝试对部分产品提价5%-8%(覆盖率低于20%)。这背后,一方面是配送成本带来的压力,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紫燕电商产品以“锁鲜装”为主,需冷链配送,物流成本高达每单8-10元,远高于零食类竞品。尽管其尝试推出“常温即食”系列,但市场反响平平,未能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在原材料方面,2025年上半年,紫燕该方面成本同比增长8.46%,占营业成本比重为78.9%。

其中,牛肉类价格较去年同期增长17.7%至71.2元/kg,鸡爪价格较去年同期增长12.2%至24.8元/kg,牛百叶价格较去年同比增长22.0%至52.6元/kg。

这导致即便紫燕已经提高了定价,但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仍降低了2.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众消费者也被高昂的价格劝退。

在消费分层加剧的情况下,紫燕在下沉市场的价格敏感型客户正在流失。

尽管紫燕一直强调“鲜切现拌”“无添加”,但定价为15元/100g的夫妻肺片远高于三四线城市的本地卤味摊,将消费者推向了本地品牌和团购平台。

财报数据显示,紫燕在三四线城市收入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42%下降到了2025年的38%,而同期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平台卤味sku销量同比增长超30%。

500

未能及时推出低价副牌或适配性产品,导致紫燕在下沉市场的份额被持续蚕食。直到今年上半年,紫燕才所有动作。

紫燕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将暂停全国性涨价,部分区域将试点小份装、入门价产品,以适配下沉市场与年轻客群价格预期。

03

紫燕出海,靠华人能拯救夫妻肺片吗?

在国内佐餐卤味市场陷入收入下滑之际,紫燕食品把目光聚焦到了海外。

近两年,紫燕持续在国外开疆拓土,精准锚定华人消费基本盘,构建起“商超渗透+直营门店”的双轨渠道矩阵,以“渠道先行、供应链跟进”的双线策略,探索中式卤味的全球化路径。

据国元研究环保报道,2025年4月,紫燕在美国纽约先后开设法拉盛首店与曼哈顿店,并计划于7月在美国纽约、新泽西及澳大利亚墨尔本三地陆续增设多家直营门店。

其中,北美市场的开拓最具代表性。

2025年3月,紫燕产品率先入驻大华连锁超市,借助其覆盖全美11个州的64家门店网络,触达百万级华人客群,实现低成本市场渗透。

仅一个月后,纽约法拉盛店与曼哈顿店相继开业,完成从渠道铺货到品牌展示的闭环。

这一策略在澳洲市场同样延续,继2024年墨尔本两家门店落地后,2025年7月又在当地及美国新泽西增设多家直营门店,形成核心华人聚集区的密集覆盖态势。董事长戈吴超将此总结为"多元化发展矩阵",通过不同渠道的协同效应降低市场开拓风险。

在出海这件事上,紫燕充满了野心,甚至开始在海外打造自己的产业链。

2025年4月,紫燕宣布增资5亿元至成都子公司,专项投入3亿元建设尼泊尔生产加工基地,规划打造涵盖养殖、屠宰、加工的全链条产能。

这一动作背后的目的是,通过该地区丰富的牛资源为夫妻肺片等核心产品提供稳定的原料供给,同时规避进口限制,避免原材料成本波动与贸易壁垒风险。

海外市场也对紫燕的付出给予了回报。

财报显示,紫燕海外收入达666.74万元,同比增长403.29%,在整体营收14.73亿元、同比下降11.46%的背景下,这一增速成为业绩报表中最醒目的增长亮点。

500

不过,亮眼增速背后仍难掩起步期的现实挑战,该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而海外门店运营、供应链建设等前期投入已持续增加。

更值得关注的是,紫燕当前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升至49.31%,短期偿债压力与海外扩张的资金需求形成考验。

500

市场适配与竞争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北美、澳洲的食品安全标准、标签规范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要求产品配方与生产流程进行针对性调整;如何让夫妻肺片等核心产品突破华人圈层,获得本地主流消费者认可,仍是未破解的命题。与此同时,周黑鸭等同行已抢先布局海外市场,本地熟食企业凭借渠道优势形成天然壁垒,紫燕若仅依赖华人市场存量挖掘,难以支撑长期增长。

对于紫燕而言,海外业务既是破解国内区域集中风险的突破口,也是打开增长天花板的关键。

从半年报规划看,下半年将持续加密北美、澳洲核心城市门店,同时推进尼泊尔基地建设,全球化战略正从“试点突破”转向“系统推进”。

国元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有望成为紫燕长期增长的关键支撑,这一判断的核心在于紫燕能否将短期增速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中式卤味的全球化没有现成路径可循,紫燕的探索既是试错也是铺路。

当尼泊尔的加工基地开始为全球门店输送原料,当夫妻肺片走出华人超市进入本地餐桌,这家卤味巨头的海外故事才真正进入深水区。

眼下4倍的营收增长只是起点,如何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突破圈层壁垒实现规模化增长,将是紫燕出海路上必须解答的核心考题,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也在等待紫燕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紫燕曾凭借“鲜卤现拌”模式开创行业先河,但在新消费浪潮下,唯有回归消费者真实需求,方能穿越周期,重获增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