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攻团购到店,阿里进入最佳状态

500

文 | 阑夕

这几天在云栖大会,切身感受到阿里一扫过去几年的压抑状态,找到了直挂云帆的势头。

所谓的势头,有点类似管理学说的,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让正确的事情发生,而不是去找正确的事情来做。

除了CEO吴泳铭的演讲能够当场拉动10个点的股价之外,业务侧的主动性也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无论是模型如同不要钱那样零售转批发,还是在大消费平台的愿景底下外卖闪购到店三箭齐发,都是自下而上的驱动结果。

在统一「用户为先、AI驱动」的大目标后,让一切自下而上、顺势发生。这意味着一线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了,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做决定,这话老知易行难了,因为听得见炮火的人,一般都会在执行管理层拍脑袋的想法时成为炮灰⋯⋯

而阿里的新业务动作,比如淘宝闪购启动团购到店产品,从作为一项新的决策立项,到首批团购商品同时在淘宝闪购、高德地图、支付宝等核心App里上架,用时不超过2个月,此前高德地图推出扫街榜的前后过程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长,对大厂熟悉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这种效率的不多见。

所以才说,这是阿里进入最佳状态的,一种表现。

就像是Moba游戏里的「抢节奏」概念,什么时候该让辅助拿人头,怎么在优势期选择推塔还是打龙,把节奏牢牢控制在自己这边,就能实打实的堆高胜率。

而「抢节奏」这件事情,本质上更依赖玩家的临场发挥和即时判断,而不是按部就班的遵守指挥,所以竞技游戏才因不确定性够高而精彩纷呈。

这次淘宝闪购杀进到店市场,也是标准的「抢节奏」行为,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围观者很容易认为这是阿里要把美团赶尽杀绝,甚至猜测幕后挂帅的是不是低调回归的马云。

据我所知,还真没有这么戏剧性,之前我也讲过很多次,这两家公司没有私怨,只不过在美团恰好出现在了大消费平台这条必经之路上。

其实彭博之前对马云重返阿里的报道也解释了,他更多的是在听取汇报和提供建议,并不会介入一线业务,并不存在他老人家「指哪打哪」的一厢情愿。

但马云对整个集团士气的提振是不可否认的事实——「Make Alibaba Great Again」也太带派了——这多少激发了各条业务线的活性,并在客观上推动了今天这般竞相夺眼球的多点开花。

不过,淘宝闪购开始提供团购服务,确实是因为外卖而起,因为一战功成的自证了创造新增流量的价值,商家的意见集中涌进淘宝闪购的后台,希望能够把门店里的团购套餐也同步过来,给生意加把火。

这不难理解,相比薄利多销的外卖,到店消费才是餐饮商家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堂食的毛利率通常在外卖的2倍以上,在整个行业都处在下行压力的当口,外卖固然能够救急,团购是真可以救穷。

500

所以商家需要结构性更加合理的流量增长,开拓外卖解决扩大客群和覆盖范围的问题,团购到店负责撑起核心的利润空间,这种「两条腿同时走路」的需求,一遍遍的冲刷着淘宝闪购的反馈后台。

用户也对到店消费有着兴趣,秋季的市场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将部分到店意愿转移到了点外卖上,但是随着各家平台补贴投入的理性化,如何实惠的去店里点餐,仍然会是强烈的刚需。

何况,堂食是戳破所谓「外卖专门店」的一面镜子,关于预制菜的争论也说明,消费者介意的不是供应链的标准化,而是缺少锅气、食之无味的标准菜。

正好,高德扫街榜开始要为门店洗牌,让真正被大量复购的好店增加被发现的机会,再由淘宝闪购为到店消费提供团购商品,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这依然是高德、支付宝、淘宝闪购等不同业务线的「分进合击」,从目前的产品线设计来看,并没有大统一式的调度,反而任由这些产品自由发挥:

高德地图做扫街榜,是为了服务出行使命,用真实海量的行为数据来重新排列目的地的消费价值,本就生产了绝大部分商家页面;

支付宝的「碰一下」已经铺了多时,拥有地推建立起来的终端商家资源,并能在最后的支付层解决核销程度;

淘宝闪购带上饿了么,在现有的本地生活市场扩大边界,接入商家的团购餐品之后再去分配流量,捕获外溢的用户需求。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倒也确实没有一个可被视为这次阿里系平台涉足到店业务的集中入口,在上述所有产品里,其实用户都能进入到团购消费的选择页。

这种「去中心化」的发力模式,大概还是和最近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时间以来的正反馈有关,大家都有干劲,与其由集团介入按排出C位和配合位,反而可能削弱一鼓作气的团战氛围。而阿里,又回到了那种其在上行期特有的「乱七八糟的生机勃勃」。

有点类似以前腾讯颇擅长的「赛马机制」。不过阿里在到店业务上的「赛马」,不是在同一个赛场里你死我活,而是接力式的你追我赶,合计起来的分数才是队伍总成绩。

这更接近马云多年以前提出的「履带战略」,不需要为每个轮子都下一道指令,随着车辆的前进,轮子之间会自然咬合起来,相互交替释放动能。

世事就是这么无常,总在不经意间朝花夕拾,冬去春回。

在重新夺回的顺势里,阿里的任何行动都会被放大成市场信号,虽然这未必是坏事——久旱逢甘露,没人介意会淋湿衣服——但在公司层面,应该坚持不被信号影响的定力。

还是那个「抢节奏」的类比,节奏在我的表现就是自由掌握开团的权力,哪怕看上去是对面先手开团了,但实际上是你按照自己的节奏迫使对方开的团。

无论如何,这次淘宝闪购继续突破边界,距离阿里电商要做的大消费平台,又实实在在的近了一步。

市场的热闹是也久违的,我感觉到,全都回来了,愿意折腾的科技巨头,竞争激烈的万千行业,重获注意的实体商业,日夜刷新的大众谈资,这样的互联网烟火气,同样在给人以信心。

穿越周期的具像化,莫过于此。

就像贾平凹在「自在独行」这么描述俗世的趣味:「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沙砾中淘出,按摩是疼痛后的舒服,春天是走过冬天的繁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