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周斌:以市值为核心,企业如何把握上市窗口
《星岛》记者 郭敏敏 实习记者 李誉 深圳报道
9月26日,第一届“大成大湾区资本市场论坛”在广州市举行,本次论坛在广州市律师协会指导下,由大成律师事务所主办,广州律协证券法律专业委员会、大成资本市场专业委员会及大成广州分所承办。星岛新闻集团受邀作为支持媒体。
论坛以“香港上市”为主题,邀请多位业内资深专家,从政策解读、市场趋势到实操经验,全方位解析香港上市的关键环节,并探讨未来发展机遇。
中金公司保荐代表人周斌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港股IPO上市政策及重点关注问题解读》的主题演讲,从四个维度系统梳理了香港资本市场的特点与企业上市的核心要点。
周斌表示,港股市场具有上市周期短、节奏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等优势,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形象并对接全球资本。同时,高度透明的审核机制与完善的融资平台,也有助于企业吸引低成本资金和优质投资者。
他介绍,港股上市架构主要包括H股和红筹架构,适配不同类型企业需求。主板上市对盈利能力和市值有明确要求,而18C章节为具备成长潜力但尚未盈利的科创企业打开了上市通道。
与A股实行审批制、注重业绩“硬指标”不同,港股IPO在市值、商业化程度、研发能力及投资者结构等方面有明确规范,整体审批流程高效,强调信息披露为导向,且在材料准备、合规审计等方面要求严格。周斌认为,港股市场兼具包容性与监管规范,已成为科技创新类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
周斌提到,在审核过程中,港交所高度重视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业务成长性,对财务模型的合理性及现金流预测有较高要求。此外,数据合规与信息安全审查严格,涉及跨境数据流动或属于特殊行业的企业需提前完成相关备案。
他还指出,上市审批过程中需要多部门高效协作,材料准备与时间规划尤为关键。港股上市成本较高,主要支出为保荐费、律师费及其他中介费用,整体费用普遍高于A股。
周斌分析称,A股上市审核周期较长,对盈利指标要求严格,更适合规模优势明显、盈利能力稳定的企业;美股对创新企业包容度高,但流程复杂、合规要求多,适合有意拓展国际市场的独角兽公司。
港股则介于两者之间,既欢迎创新性强、高成长但未盈利的企业,也接纳规模化、盈利能力稳健的传统行业企业。目前,港交所正持续完善多层次市场结构,积极吸引科技、消费、基建等领域的中国龙头企业上市。
周斌最后强调,无论选择港股还是其他市场,市值始终是上市审核的核心指标。当前港股以市值为基础,结合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及其核心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整体展现出较高的包容性与灵活性,在保护投资者与激发市场活力之间取得平衡,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上市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