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婆罗门,靠升学宴资源共享

500

马上就到十一长假了,不少在外漂泊的打工人也收到老家亲友发出的“升学宴”邀请函。没错,暑假没办完的升学宴,国庆和中秋又续上了。

一线牛马不理解,老家亲友的朋友怎么三天两头参加升学宴。

今天张三家公子高中提名,明天李四家小姐初二夺魁,后天王五家的龙凤胎保送武校成功了。

500

整个假期,因为结婚率降低,导致接不到婚宴的酒店都改办升学宴了。让从业者们窃喜的是,虽然升学宴听起来小打小闹,但宴会的规格和参宴人数却屡创佳绩。

更神奇的是,当你把升学宴酒桌上的合照,两指放大一看。好家伙,这桌席上的宾客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这些人物,为何都像走马灯一样在县城的升学宴上四处乱窜呢?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带一部分不了解升学宴的城市土著们,搞清楚这桌席到底吃的是什么。

500

升学宴这种诞生于唐朝,流传历史超过千年的中国仪式感,最初就是朝廷为庆祝有年轻后生高中科举,邀请满朝文武来集体庆祝的一种官方形式的嘉奖宴。目的是彰显对教育的重视,给未来的朝廷栋梁积累点经验值和人脉。

500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民百姓也开始参与其中,但规模也变小不少,最多就是邀请老师和亲朋好友为毕业班的孩子顺利升学所举办的答谢宴。形式主打一个 “热闹、显摆、送祝福”,顺带让大家聚一块儿吃顿好的,再收点份子钱。

但在三四线城市的定义里,升学宴的主人公身份可以是高考生、保研、上岸人员,但不仅限于民办大专、私立高职、成人高考、甚至成人夜校等。

500

△图源:网络

更有甚者,一些极端爱好升学宴的发烧友,甚至每年都会给孩子大办一场。例如: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职二升职三等...

500

△图源:网络

只要学生本人不留级蹲班,你就说这算不算升学吧。

500

以2024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每个出生在县城并成功读到全日制本科的知识分子,其学生时代里平均至少能办5-12场升学宴。

500

△图源:网络

看到这里,有人要问了,9月份的新生都结束军训了,还吃什么升学宴。哎,这就是你这个年轻人不懂了。

对于喜欢办升学宴的县城家族来说,人家对孩子的希望不只是一纸毕业证可以衡量,更不存在什么学历歧视。他们只是单纯喜欢这种仪式感极强的庆功宴,在乎参宴的人物能否在席间吃吃好喝好。

更重要的是,这场迟来的升学宴背后,蕴含着当地婆罗门家族的立足根本和生存之道... ...

500

出生在三四线县城的打工人都明白,和城市里以房、车、包包作为阶层参照物相比,县城里的阶层歧视显得更隐形。

这点,在县城升学宴上体现得最明显。

普通人家跟风办升学宴,最多是攀比谁家席上的菜硬,其核心目的是把吃出去的份子钱,再吃回来,主打一个资源回收。

县城婆罗门办升学宴,是卷参宴人员的身家背景,讲究席上谈笑有资本,往来无平民。主办方也是借高朋满座的机会,完成说媒联姻、谈生意、资源置换等重要事务。当然,更深的就不能明说了。

500

△图源:网络

学生本人作为宴会主角,如果年龄接近18周岁,那升学宴还能承担巴黎名媛成人礼的功能,起到一个在上流圈子正式亮相,借此确立个人和家庭声望的功能。

500

因此,一些还没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不仅能在升学宴上看清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找到投资的好项目,甚至连自己儿女叫什么都想好了。

500

试想一下,在这样上流圈子云集的场合里碰杯敬酒,怎会不让人由衷生出与有荣焉的骄傲呢。一些被邀请的打工人,甚至还能萌生出“误闯天家”的既视感。

500

因此有经常参加此类聚会的上流人士这样形容:“如果你有幸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县城升学宴,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因为这是一场流动的资本盛宴。”

什么叫名利场,这就是赤裸裸的老钱荟萃。

升学宴的火爆也解释了为什么县城老钱们没有学历歧视,以及对985、211的祛魅。

毕竟婆罗门的继承人们,压根不需要用一纸文凭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高端的就业渠道,往往不需要复杂的专业背景。如遇特殊情况,还可以先上车后补票,哪儿还混不到一个大学文凭(非全日制)啊。

单纯喜欢酒桌文化的县城婆罗门,对升学宴的情有独钟,也是因为此前曾遭遇过瓶颈。

早在2008年,重庆市秀山县就成立首个“禁操办”(禁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办公室),专为禁止借办酒席敛财的行为。

500

此后十几年里,很多三四线的县城婆罗门家族,曾一度失去资源共享的市场。

500

随着近几年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紧迫,老家有人和老家有厂的县城婆罗门,更是急于寻找一个新的舞台,让资源重新流动起来。

因此,懂得审时度势的家族便顺应时代需求摒弃大办婚寿宴的陋习,改为尊师重教的大办升学宴了。

为了不让不落下“巧立名目”的口实和规避风险,很多聪明的家庭还把升学宴的日期推后到9、10月。

这样一来,想吃席和想办席的双方,需求都得到完美闭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如今需要摆摊卖盒饭的酒店,也有了新的转型赛道。综合以上维度来看,升学宴怎么不算一种皆大欢喜的新型经济业态呢?

500

由此看来,可以说老祖宗的智慧太深了。唐朝诞生的升学宴,从古至今都是社会层面上的人情文化的活化石,内核从未改变。

只是身在一线打工人们想不到,当牛马们还需要用泡泡玛特来哄着自己上班时,县城婆罗门已经靠升学宴完成资源的代际传递,跑赢通膨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