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月柿产业:以规模、品牌、数字化撬动高质量发展
恭城月柿,作为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金色名片”,近年来通过规模化种植筑牢根基、品牌化运营擦亮招牌和数字化管理赋能升级,成功走出一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的核心支柱。
规模扩张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底座。据2024年统计数据,恭城月柿种植面积已超25万亩,覆盖全县6镇3乡58个行政村,其中莲花镇23个行政村实现全域种植,全镇月柿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51%以上,形成“一镇带全域、万亩连成片”的种植格局。在此基础上,产业品类不断丰富,不仅有脆柿、红柿、柿饼等传统产品,近年来柿子片、柿子酒、柿子果酱等深加工产品持续走俏,企业更创新推出柿子膨化片、柿子饮品、柿子单宁面膜等跨界产品,将“一颗柿子”延伸出多元消费场景,为产业注入新的增长动能——其中脆柿因口感脆甜、耐储运的优势,长期占据国内主流市场,成为农户增收的“当家产品”。
品牌保护是产业长效发展的关键。自2019年6月恭城月柿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以来,当地构建起全链条品牌管理体系:每年统一9月10日后开市,确保果实成熟度;生产环节严格遵循《恭城月柿生产技术规程》(DB45/T725.2-2011),从种植到采收全程规范;县农业、工商监管局等单位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持续提升“恭城月柿”的品牌公信力与市场竞争力。品牌加持下,出口业务成为产业亮点,恭城月柿已远销欧盟、俄罗斯、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脆柿、柿饼为主要出口品类,部分企业年出口量超5000吨,出口额达数亿元,真正实现“柿子卖全球”。
数字化与机械化则为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在恭城莲花镇兰洞村,全国首个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的恭城月柿生产基地已投入运营,基地引入智能灌溉、精准施肥、自动化喷药系统,相较传统种植模式,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产品优质率提高20个百分点;同时,当地推进“农业云平台”建设,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物流的全程数据溯源——消费者扫码可查果实生长过程,企业能实时管控生产质量,政府也可通过数据动态监管产业发展,科技动能让月柿产业更具现代化活力。
如今的恭城月柿,既是畅销国内外的特色产品,更是恭城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未来,当地将继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朝着“世界级柿产业高地”的目标持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