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胡志明市行政改革后的尴尬:干部一大堆,能干的没几个!

越南胡志明市(TP HCM)行政区划大刀阔斧改革后,一场“阵痛”正在基层悄然上演。吉莱坊(phường Cát Lái)、旧邑坊(phường Gò Vấp)等合并后的新坊,表面看干部人数充足,实则陷入“有人却用不上,要用却没人”的尴尬境地。这场改革,暴露了行政体系在“瘦身”与“强体”之间的深层矛盾。

500

9月17日,吉来坊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民众办理证件

吉莱坊,由原吉莱与盛美利(Thạnh Mỹ Lợi)合并而成,面积近20平方公里,人口近6.8万,被赋予打造港口经济和物流中心的重任。然而,60名干部到位后,运行近三个月却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专业错配。一位原科技科的会计,被安排负责数字转型;一位档案管理员,突然要处理复杂的内务工作。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专业不对口”,如同让外科医生去教数学,纵有满腹经纶,也难以下笔。

更严峻的是,城市规划、经济投资等全新领域,坊内竟无一人具备相关专业背景。过去只需审批房屋修缮,如今要审核建筑许可,涉及图纸分析、密度计算等高技术要求,干部们只能“边做边学”,领导不得不“手把手教”甚至“亲自上阵”,压力巨大。正如吉莱坊主席武晋官(Võ Tấn Quan)所言,所有压力都压在了领导团队肩上。

500

城市规划是许多区和乡镇缺乏人员的领域

这并非个案。旧邑坊接收的内务干部,原本只懂劳动管理,如今却要包揽政策、干部、纪律等全部内务,从“专才”变“通才”,难度可想而知。一位原副郡长若转任坊主席,面对数千亿越南盾的公共投资审批,可能也会因缺乏经验和专业参谋而束手无策。市委书记陈流光(Trần Lưu Quang)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机械性合并”带来的“有冗员,无能人”困境。

改革的初衷是精简高效,但若只做“加减法”,忽视“乘除法”,则可能事与愿违。118号法令要求“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公务员有两年专业经验,这本是好事,却导致经验丰富的干部被抽调到服务窗口,而核心科室反而缺人,加剧了“专业空心化”。

500

公务员Hoách Văn Duyên擅长经济、工贸等领域,他从原旧邑郡调任,但被指派到旧邑坊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文件接收工作

所幸,问题已被正视。胡志明市内务局局长范氏清贤(Phạm Thị Thanh Hiền)已联合干部学院和经济大学,计划对基层干部进行招标、土地估价、会计等关键领域的再培训。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改革不能只靠“拆并”,更要靠“赋能”。唯有让干部的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让“能做事的人”真正顶上去,这场行政变革才能从“物理合并”走向“化学反应”,实现真正的高效与活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