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如果迟到,就不再是正义

总有人相信事后补救可以改天换地,毕竟有所谓“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然而四百多年前,王阳明已经在《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里这么说了:

赏不逾时,罚不后事。

过时而赏,与无赏同;

后事而罚,与不罚同。

——人心就是赏罚决定:

迟到的赏,等于没有赏。

迟到的罚,等于没有罚。

正义如果迟到,就不再是正义。

当然,王阳明说的是赏罚,但赏罚自能明人心。

赏罚都不及时,有功者无赏,就没人做好事了。作恶者无罚,大家都要做坏事了。无赏不能激励好事,无罚不能威慑坏事,那还怎么办?

当然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真君子没好处也会做好事”是真理,却也有点道德绑架。大多数人都趋利避害。持续利他没好处,持续做恶没坏处,那世道如何?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诸葛亮治蜀极严,但: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结果就是蜀汉人都畏而爱之——敬畏,热爱。

最基本的激励机制。

如果赏罚不行、正义不能伸张呢?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骆驼祥子》里,祥子第一次倒霉时“凭什么?!”第二次倒霉时“我招谁惹谁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然后……

大多数人,不是被一两件事打垮的。绝望都是由持续连绵的失望所构成。人会绝望,是因为不断的希望与失望。

终于老舍先生说:

“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努力了如果没及时没得到鼓励甚至还挨了罚,就别指望人继续努力。

更别去居高临下地问,“你怎么不肯努力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