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争夺TikTok ,特朗普赢了“面子” 输了“里子”?

500

近日,德语主流媒体《南德意志报》和《图片报》相继对中美围绕TikTok达成的协议发表评论,直指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这场漫长的政治乃至地缘技术角力中赢得了“面子”,而真正掌控关键技术“里子”的,仍然是中国。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表面上看似美国取得政治胜利的背后真相,也深刻反映了全球科技格局中力量对比的微妙转变。

TikTok,这款由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开发的短视频应用,自2020年以来便不断置身于美中间的政治风暴中心。而随着美方围绕“数据安全”和“舆论操控”展开攻势,TikTok美国业务的存续问题成为重大焦点。2024年4月,美国国会颁布的新法案直指TikTok必须剥离中国母公司,否则将被全面禁用。面对国会和民意的压力,特朗普政府大张旗鼓地将出售TikTok美国资产包装为一场“对中国的胜利”,但正如《南德意志报》所指出,这不过是一场“胜利的表演”。

表面上,美国投资者将持有TikTok美国业务近80%的股份,政府甚至在董事会中拥有一个席位,看似符合“主权可控”的要求。然而,关乎这款应用真正价值的核心——算法,并未被纳入此次交易的转让范围。这意味着用于推送内容、分析用户行为、引导传播路径的技术仍掌握在中国手中。更甚者,未来美国企业若想持续获取该算法使用权,还需要从字节跳动申请许可。对所谓“技术脱钩”倡议而言,这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对中国而言,这场谈判不仅未显妥协,反而在维持数字主权和技术优势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胜利。正如《南德意志报》分析,北京准确预判了特朗普政治作秀的动机,并利用其对禁用TikTok可能带来的青年选民反弹的顾虑,在谈判中谋得灵活主动。特朗普或许笼络了一部分国内支持者,但美国在国家安全和数字主导权上的核心关切,却未能在协议中得到满足。

500

更具深远影响的是,这一事件为全球描绘了一幅新的技术格局图:一个曾以技术输出为荣的美国,正在面临某些关键领域依赖中国的局面,尤其是在算法、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中。这种结构上的转换,不仅冲击了以往西方在全球科技议题中的话语权,也在无形中强化了中国作为新兴科技大国的地位与自信。

《图片报》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如京东在德国零售业的扩张,也体现了其经济和技术影响力的全球性蔓延。这种趋势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有计划、有节奏的国家战略投射。通过市场渗透、技术主导和文化输出,中国正在重塑被西方主导数十年的全球经济生态。

此外,这一协定还揭示了美国政治中的一种结构性弊病:即便面对战略对手,美国政治精英仍往往无法真正将国家利益置于短期政治收益之上。正如德媒所批评,在涉及国家技术独立性这样关键议题时,特朗普更关注的是媒体效应和政治资本,而非长远利益。

最终,中美在TikTok问题上的交锋可以看作全球数字冷战的缩影。在这场看似关于一款娱乐应用的较量背后,隐含的是21世纪两大超级强国围绕数据主权、技术标准和信息安全展开的深层博弈。从这个角度看,这绝不仅仅是特朗普“赢了面子”,更是中国再次成功地掌控住了塑造数字未来的关键节点。

在未来的国际秩序重构中,这份协议的实际意义或许将在其表面胜负之外,为全球提供一面镜子:谁拥有技术根基,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而面对中国日益自信和强硬的姿态,西方世界能否跳脱“政治作秀”思维陷阱,在技术与地缘竞争中寻求有效回应,值得深思。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