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渣,凭什么成为香港IPO女王?
作者 | 备受鼓舞的
来源 | 法律先生
亚洲律师,能在国际大所做到什么位置?如果还是一位女律师呢?
高育贤(Teresa Ko)给出的答案,是站在所有「第一个」的位置上,并让这些「第一个」成为后来者必须跨过的门槛。
即便你没听过她的名字,却几乎绕不开她经手的案子。
你点开支付宝时,是她经手的阿里巴巴赴港上市;你在机场免税店里看到中国中免,是她操刀的IPO;
你买的百威啤酒、用的QQ音乐、贝壳找房、小鹏汽车股票代码,都可以在她的案卷中找到。
她参与的IPO里,有8宗被评为「香港史上十大IPO」,可以说高育贤是绝对「IPO女王」。
可就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律师,小时候却是个「学渣」。
不久前,高育贤宣布退休,被称为一个时代的结束
垫底学渣
小学,不爱学习的她成绩一塌糊涂。
有次考得太差,不敢让父母签字,结果半夜梦游,把妈妈摇醒,强行拉着签在了成绩单上。
13岁,她被送到英国修道院寄宿学校,初来乍到时几乎不会说英语,挫折感巨大,但适应力这东西,总在逆境里发酵。
她很快爱上了作业少的快乐学习模式,不过「太舒服」也导致成绩不够进入理想大学,她自嘲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大失败」。
可她从来不是那种会趴下哭鼻子的人,选择用疯狂学习把自己「卷」了出来。
最终,她拿下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一等荣誉法学学士,又拿到剑桥的硕士学位,还顺利考取了香港及英国和威尔士的律师资格。
她笑称「这至少证明我脑子没问题。」
令人「措手不及」的Offer
94年的高育贤(图源Teresa's linkedin)
1986年,她在决定回港。
那时的香港经济炙手可热,她拿到不少工作offer,最后选择了一个当时规模很小的律所,富而德。
当时,办公室只有三位合伙人、五名助理,是个绝对的「小所」。
她以为这样的律所会更「多元化」,没想到一头扎进航空融资,花三年把M&A和资产融资的底子练得极硬。
很快,这些技能就派上了用场。
内地计划把国企送到香港资本市场上市,但当时几乎没人有经验,既没有成型的制度,也没人懂如何对接国际投资人。
富而德被邀请与几家律所,一起给监管层做汇报。
1999年7月,中国石化启动整体重组和改制上市
全所只有她会说中文,确切说是只会粤语,更别说当时连「什么是上市」都没弄懂。
她没退缩,请来普通话老师,每个字逐一校正,把演讲稿反复练习,三周之后,她硬是背下了整篇演讲。
这场演讲,促成了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在香港与纽约两地上市的第一单国企IPO。
这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破冰之举,更让国际所第一次看见,一个年轻的华人女律师,也能站在最前沿写下规则。
那是她创造的第一个「第一次」。
中国石化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
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四地上市
令人措手不及的Offer
高育贤,创造了许多「第一」。
她是香港交易所第一位女性主席;富而德第一位华人、第一位女性股权合伙人;也是第一位被任命为中国区主席的合伙人……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国际法律市场黄皮肤女性等于稀有动物,连客户都默认「先找白男合伙人」,可她却一直在创造历史。
同时,她始终坚持推动女性在法律和商业世界的地位。
她直言不讳批评。香港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比例只有13.8%,远低于欧美主要市场的25%以上,这种差距「令人尴尬」。
她不仅在公开场合发声,还在律所内部推动培训计划和妇女网络,试图让年轻女律师有机会进入关键岗位。
高育贤参加妇女基金会活动
作为律师,高育贤的影响绝不仅限于IPO市场。
她在交易之外,参与了行业规则的制定、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性别平等的推动,也留下了跨境金融结构可以复制的经验。
从成绩差到梦游签字的少女,到剑桥硕士,再到国企双重上市和香港上市委员会主席,她的故事是真正的逆袭。
她证明所谓成功,不只是赢下交易,更是能参与制定规则;她留下的道路,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成长只会留给敢于挑战的人。
下一个在规则层面留下名字的人,很可能就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