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篮」VS「壮女青」,陆战VS空战,稳健VS改革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的领表登记作业昨日下午四时截止,共有六人登记,分别是前「立委」郑丽文、「立委」罗智强、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国代」蔡志弘及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国民党中央选举监察委员会将于今日开会,审查候选人资格并进行号次抽签。
由于此次党主席选举不但关乎国民党内权力结构转变,也将连带影响「二零二六」地方选举及二零二八年的「总统」大选的布局,因此党魁的人选,将对台湾地区的政坛具有重大影响。而其中郝龙斌、郑丽文、罗智强、张亚中,因资历相对完整、有论述能力而被视为「四足鼎立」。
但从各种迹象分析,到最后阶段,可能会整合成郝龙斌和郑丽文两人的竞争。一方面,张亚中的意识形态虽然被视为最符合中国国民党的传统革命精神,及能够完整地贯彻「九二共识」,而且在四年前的国民党主席选举,得票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二点五九,只小输朱立伦十三个百分点,但现在其气势已大不如前,其四年前的票源已经被今次才参选的罗智强、郑丽文瓜分不少,加上张亚中是「教授论述型」,选战的实战经验不足,都会自主党员担心若其当选,可能会冲击二零二六年县市长、二零二八年卢秀燕的「总统」选情,不太可能再投票给他,因而此次党主席选举他将会陷于边缘化。
另一方面,罗智强的参选,有点「志在参与」的「奥运精神」,既是要籍此拉扯党主席选举的气势,并导向党内改革发展,也是为了籍机增加自己的流量。由于他志在担任国民党「立法院」党团的首席副书记长,醉心于「立法院」内的朝野攻防战,协助傅昆萁总召操盘「蓝白合作」,因而难以「蜡烛两头烧」分身兼顾国民党中央的党务,尤其是无法全心投入操盘「二零二六」和「二零二八」两场大选,再加上他与地方派系势力及企业的关系不深,国民党每月三千万元党务运作经费的筹措也倍感压力,因而最终可能是「郝罗合流」,将自己的支持者票源转移给郝龙斌。
虽然说,郝龙斌是国民党「老男篮」的代表,而罗智强是「壮男篮」的代表,在年龄及怀抱促进国民党改革的志气方面,罗智强可能与郑丽文的「同构型」更高,为何罗智强可能会与属于「稳健派」的郝龙斌「合流」?原因很多,但可能与鼓动及支持他参选的「幕后老板」马英九的意向有关。其一,马英九与郝柏村父子的关系较佳,尤其是郝龙斌作为马英九台北市长的「接棒人」,有着天然的乘传关系——马英九也曾担任过国民党主席。其二,马英九可能对郑丽文不太满意,一方面郑丽文曾经担任民进党高级党工,虽然已经「跳槽」加入国民党,但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中,只能算是「绿」与「蓝」之间的「青」;另一方面,郑丽文加入国民党并担任高级党工,是由时任党主席的连战作出邀请的,而马英九与连战的关系,似乎是并不畅顺,甚至还发生过「口水战」,因而马英九可能将郑丽文的参选党主席,视为连战的「代理人」,而策动其亲信罗智强予以狙击,扯走其部分票源。
罗智强可能会在最后转为支持郝龙斌,可以从其昨日在登记参选后的一番谈话中看出端倪。他针对党内外担心若是郝龙斌出任党主席,将对促进「蓝白合」不利的心态,指出「郝龙斌当市长时确实曾与柯文哲交锋有过争执,但政治恩怨谁没有?」他表示自己以前也跟柯文哲有政治交锋,但在担任市议员后也相知相惜。而郝龙斌从来没有对「柯案」口出恶言,他并不认同郝龙斌当主席就没有办法「蓝白合」的观点。
本来,以罗智强与郝龙斌都曾是新党出身的背景,两人的党魁之战必有恶战,按选战惯例罗智强应是对郝龙斌实施「打人之短」的战术,揪住郝龙斌「不利『蓝白合』」不放;但他却是为郝龙斌参选党主席的最大「罩门」解套,就可见罗智强的参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诡妙的是,连在「二零二四」大选中,被视为破坏「蓝白合」的「战犯」民众党党团办公室主任陈智菡,也「跳出来」为郝龙斌缓颊。她昨日在赞许过去郝龙斌担任市长期间,很照顾当时担任记者跑台北市政府新闻的她与许甫(两人是夫妇关系,后者现任民众党副秘书长)的同时,也透露郝龙斌在决定参选国民党主席后,释出友善动作,透过幕僚与他们接触,并表达想声援柯文哲,还在接受专访时明确表达,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游淑慧、锺小平要为了自己言论负责,并希望国民党人谨言慎行(两人曾到台北地检署按铃检举柯文哲涉「京华城案」)。陈智菡说,以郝龙斌的高度及格局,愿意出来对昔日子弟兵游淑慧有明确说法,并认为要为自己言论负责,这件事情是正面的。
看来,只要民众党的干部能够继续为郝龙斌与柯文哲的关系作出正面解释,而「小草」们也随之接受郝龙斌。其参选国民党主席的最大「罩门」就将自然解体。具有辈份够也较稳重,政治历练丰富,与党内各系统也相当熟悉,且符合「造王者」形象,被党内视为最能稳住国民党人选的郝龙斌,在获得国民党内部分「军系」派系,以及「本土蓝」地方派系与正副议长系统支持,加上与「战斗蓝」精神领袖赵少康整合,或再加上罗智强最后阶段「转軚」支持下,这场党魁之战如果主要只是郝龙斌与郑丽文之间对决的话,其结果就大致上可以得知了。这也是郝龙斌「不屑」于首场党主席选举辩论的重要原因。
因此,这场党主席选举,基本上就是「老男篮」VS「壮女青」、陆战VS空战、稳健VS改革的对决。郝龙斌作为前者的总代表,郑丽文而代表着后者。尽管党内外都希望国民党能够实现「世代交替」并进行改革,但在面对「二零二六」及「二零二八」两场大选的严峻前景下,可能多数国民党人认为,「一动不如一静」,稳健优先于未知效果的急进改革。何况,郝龙斌虽然年龄不具优势,但并不是保守派,而且更得到「战斗蓝」赵少康甚至罗智强的支持,其实不算改革的「对象」。而目前空战的高流量,也未必能够转化为党员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