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视剧,让男人不知道该如何做男人?
为了讨好女性,你永远也不知道男人能变出多少花样。
这不,今年抹茶男闪亮登场。
他们喊出了一个口号,“我希望男人也有月经。”
为了讨好女性,男人有多拼
问你一个问题,现在的男性潮流趋势是什么,你的答案是什么?
我是答不上来的,因为现在的男性人设实在是太多了,根本不知道哪个是主流。
像今年比较火的是抹茶男。
它又名“表演型文艺男”,指的是那些喜欢装文艺讨好女性的人。
他们穿着宽松的古着衣服,戴着窄框眼镜、棒球帽,肩上背着一只帆布包,手里拿着一杯抹茶拿铁。
所有的东西都是复古单品。
耳机要是有线的,相机得是胶片的,听的得是黑胶唱片,书要是女性主义的。
他们会跟你大谈自己的小众书单和冷门片单,还要跟你聊上野千鹤子和波伏娃。
价值观是年轻人交友的首要准则。
抹茶男的逻辑也是如此,为了迎合女性心目中“理想男性”的模样,他们对自己进行二次包装。
与抹茶男并行的还有beta男、老式男、西格玛男……
Beta男和老式男很像,是那种看起来正经、老实的人。
淳朴是他们的特色,穿着Logo的深色毛衣或皮衣,眼神带着一点讨好的笑容。
他是《狂飙》中忠厚可靠的李响,是《问心》中不会玩办公室政治的赵又廷,更是《年会不能停》里的受气包白客。
西格玛男又是另一挂。
保持清醒是他们的slogan,核心价值观是绝不做舔狗,只做自己的孤狼。
代表人物是《美国精神病人》中的克里斯蒂安·贝尔,《浴血黑帮》里的汤米·谢尔比,以及《银翼杀手2049》中的高司令。
现在的人设五花八门,但换做以前,如果要问我流行的男性人设,那答案就很简单了。
霸总和花美男。
前者是影视剧的主流,后者是偶像的主流。
想要火,就得根据自己的领域选择相应的流行人设。
但现在不管是明星还是路人,都很长时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大流行人设了。
为什么这么混乱?
因为现在的消费心理变了。
以前是单向塑造,资本和媒体拥有绝对话语权,他们像推出新产品一样,包装一个人设,再通过垄断的渠道进行广告轰炸。
观众的选择权很小,只能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
因为选择少,所以容易形成流行。
但现在是双向、多向的反抗。
现在的人对任何事都抱有本能不信任和反抗欲,看到流行人设的第一反应不是接受,而是玩梗、解构、恶搞。
在玩弄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支。
就像西格玛男,就是在解构阿尔法男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网友的自发创造。
这也让人设成为了一种状态而不是身份,满足的是不同的情绪需求。
好比一个女生,今天上班太累了,人夫感可能就比较受欢迎;明天周末出去玩,抹茶男也许就成为首选。
人设成为一种工具,人们是在使用这些人设,而不是成为这些人设。
这种使用是短暂、流动的,因此需要海量的标签来满足瞬息万变的情绪表达需求。
而且不推出统一的趋势也是降低风险的手段。
不断的投入、长期一致的宣传才能让某个类型成为潮流,高投入高回报也就意味着高风险,崩塌了就是全损。
所以现在他们不会只赌一个潮流,而是广撒网。
同时投资无数个“初创项目”,利用算法和数据,快速测试市场反应。
推出一个狼狗,看数据;
再推出一个奶狗,看数据;
发现禁欲系话题度高,立刻复制看市场反应。
人设批量生产,然后又因为过度生产而被消费者厌倦,继而催生下一个标签。
这是一种内在的、追求速朽的机制,它天然排斥“经典”的大趋势形成。
极速的更新换代,让任何趋势在成为“大趋势”之前就已经过时了。
同时算法的存在也注定了无法形成一个大趋势。
算法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构建了信息茧房,你看到的“流行”可能和我看到的“流行”完全不一样。
不同的审美和潮流在各个圈层里并行发展,但圈层之间有层层壁垒,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穿透所有圈层的最大共识。
尤其是很多人设兴起于小众圈子,一旦它被资本发现有利可图,进行收编,原来的群体就会觉得它变味了,于是立刻抛弃它,再去创造新的标签。
也就是说,只能存在“圈内大趋势”,但无法出现真正的“大趋势”。
男子气概谜团
现在,做“旧男人”是肯定不行的,但是“新男人”每一个都不一样。
抹茶男是要展现温和的男性气质,模仿女性,以此释放安全信号:我和其他臭男人不一样。
Bata男则是要没有信息素、没有阳刚性魅力、没有攻击性,松弛窝囊才是女性眼里的“好嫁风”。
西格玛男呢,越淡漠越好。
女友的亲密接触邀约要严肃拒绝;打游戏被老婆拔了电源,要果断扔掉婚戒;假装给路过的女性送花,但实际上是低头系了个鞋带就翩然离开……
总之就是什么受欢迎,就扮演什么角色。
说到底,男性气质这么模糊,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希望被认可、被崇拜、获得女性的掌声。
于是,所有的这些人设都变成了一种全新的可以尝试的角色。
外网就有人吐槽抹茶男。
我们吃饭的时候,他不和我聊天,反而全程大声朗读女权书籍。我觉得他根本没理解书里的内容,我对他而言只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客体罢了。
于是,一个巨大的意义真空出现了:男人到底该是什么样?
旧答案不对了,那新答案是什么?
没人知道。
整个社会都很模糊,只能不断尝试新角色来试探。
不管是抹茶男还是beat男,都是男人们在混乱的世界中寻求身份避难所的表现。
但也许长远看并不是坏事,因为它迫使男性打破“男人必须如何”,而是作为独立个体,我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