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联名五年通关攻略:从“小白”到“专家”,看看你现在是哪个段位?

500

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用户研究工具

当瑞幸联名推送再次点亮你的手机,你是否想过,这五年,我们追逐的到底是什么?

五年“联名史”,一部消费者的“进化论”

我们深扒了五年间2,500份关于瑞幸联名的消费者真实反馈,这些数据,清晰地记录了这场游戏的变化。

500

关键发现:

1.  联名的主角在五年间完成了易位:从2021年冲着IP魅力(41%提及率)尝鲜,变为2025年冲着瑞幸的创意(44%提及率)而来。瑞幸自己成了最大的IP。

2.  消费者认知从“偶然发现”的惊喜,变成了“周期性期待”的习惯。关键词从“本来不喝”到“又联名了”,说明联名已从战术内化为品牌身份。

3.  最初是IP为瑞幸引流,如今是瑞幸为IP搭台。大家的关注点,已经从“瑞幸这次请了谁”,变成了“瑞幸这次做了啥”。

500

关键发现:

1.评估重心彻底转移:从2021年关心“做工一般”等产品品质,到2025年钻研“怎么买最划算”的交易策略。消费者从“产品评论家”,进化成了“投资分析师”。

2.2023年“味道一般,贴纸可爱”是分水岭,标志着消费者心中已将咖啡和周边分拆计价,并追求总价值最大化。

3.提及率从15%涨到22%,说明消费者面对联名并没有更冲动,反而因“身经百战”而变得极其精明,倒逼品牌拿出更有诚意的“deal”。

500

500

500

关键发现:

1.购买行为从“被动触发”升级为“主动规划”。2021年还是因“怕错过”而冲动下单,到2025年已是“提前打电话”、“卡点抢”的专业操作。

2.驱动购买的心态,从“拥有”的满足感,升级为“赢取”的成就感。历经坎坷抢到的“战利品”,远比轻松到手的东西更值得分享。

3.运营的“不完美”(如物料没了)反而将购买过程“游戏化”意外的摩擦力最终增强了核心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

500

500

500

关键发现:

1.用户从“消费者”蜕变为“共创者”。UGC从2021年简单的“晒图”,进化到2025年充满创意的“0元改造”,用户负责完成品牌故事的后半部分。

2.2022年体验和分享的提及率暴涨至31%,“DIY”的兴起是关键节点。说明用户渴望“创造”而不只是“拥有”,社交货币的含金量大大提升。

3.品牌传播实现了“去中心化”。瑞幸的核心任务是设计出“易于二次创作”的周边,用户自会形成一个永动的、免费的、且更真实的内容工厂。

500

关键发现:

1.忠诚的锚点发生了根本性漂移:从2021年为了“集齐”某特定IP周边的“系列忠诚”,演变为2025年“停不下来”、期待下一次未知的“事件忠诚”。

2.复购的理由从“产品需求”滑向“行为惯性”。当“囤积纸袋”都成为乐趣时,联名消费已成为一种无需理由的“日常仪式”

3.瑞幸建立的不是传统的“品牌忠诚”,而是“平台式忠诚”。用户就像追剧的观众,忠于平台持续不断提供新内容的能力。

欢迎来到“可玩性消费”时代 

这套从瑞幸五年血战里总结出的联名打法,不谈虚的,只讲怎么搞钱。

忘掉“品牌调性”、“强强联合”这些空话。想在最短路径里赚到钱,你只需要记住并执行以下三条“黑话”。

第一条铁律:“卖门票,而不是卖货”

传统联名想的是:我如何借IP的光,卖出更多我的产品?

这是个死胡同。因为产品再好,也只是个产品。

瑞幸的玩法是:如何把我的产品,变成一张进入“主题乐园”的门票?

核心产品不再是这场交易的“主角”,而是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资格”而必须支付的“入场费”  。

这个“资格”是什么?是  “体验+社交货币”  。

最短赚钱路径,就是设计这门票背后的“乐园”,而不是装修门票本身。

【落地操作指南】

1.服装品牌:

别只在T恤上印个卡通。卖一件T恤,附赠一个该IP的独家AR滤镜,让用户能在社媒上和虚拟角色合影。T恤是“门票”,获得“与偶像合影”的社交货币是“乐园体验”。

2.美妆品牌

别只做联名包装。卖一支口红,扫码后可以听到一段该IP声优录制的专属情话或彩蛋。口红是“门票”,获得“与纸片人互动”的情感体验是“乐园体验”。

3.零食品牌:

别只换个包装。在包装里放一张刮刮卡,指向一个决定该IP下一个周边设计的投票页面。薯片是“门票”,获得“为我CP做贡献”的参与感是“乐园体验”。

核心自问:消费者支付了产品价格后,除了产品本身,他们还得到了什么  “值得发朋友圈”  的额外身份、谈资或体验?如果答案是没有,你的联名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第二条铁律:“设计玩具,而不是赠品”

这一条就是具体的执行武器。瑞幸的周边,从来都不是“赠品”,而是精心设计过的“玩具”。“赠品”的归宿是角落吃灰,“玩具”的归宿是用户的社交主页和下一次的购买清单。

最短赚钱路径,就是把所有伴随产品的周边,都当成一个独立的“可玩性产品”来设计

【落地操作指南】

a)植入“可玩性”基因:

设计时就要考虑它如何被“二次创作”。瑞幸的纸袋和杯套,本质上是官方发售的“手工素材”。

1.包装盒能不能预留几条虚线,让它能轻松被改造成一个手机支架或收纳盒?

2.贴纸能不能设计成“叙事性”的,几张贴纸可以组合出一个小故事?

3.帆布袋能不能印上可以填色的线稿图案,鼓励用户自己DIY

b)引入“游戏化”机制:

别把好东西一次性给完。要用稀缺性和随机性吊着用户的胃口,把单次消费变成一场“寻宝游戏”。

1.基础操作:买A产品得普通贴纸,买B产品得镭射贴纸。

2.进阶操作:每个产品随机附赠一款周边,但有1%的概率是“隐藏款/异色款”。想集齐?要么多买,要么去二手平台交换,这直接催生了UGC和社群热度

c)追求“社交能见度”:

设计的第一原则应该是:“这玩意儿拍照好看吗?朋友圈里能一眼认出来吗?”一个造型独特的杯子,一个颜色骚气的挂件,远比一张印着logo的普通优惠券更能激发传播。

核心自问: 我给用户的这个“小玩意儿”,除了“拥有”,还能不能让他们“玩起来”?在朋友面前“秀起来”?

第三条铁律:“做连续剧,而不是放烟花”

一次成功的联名是“爆款”,N次连续成功的联名才能变成“印钞机”。

传统联名是“放烟花”,策划俩月,上线一周,响一声就没了,下次从零开始。

瑞幸的玩法是“做连续剧”,它培养了用户“追剧”的习惯。

最短赚钱路径,就是把一次性的“营销活动”,升级为周期性的“内容发布”。

【落地操作指南】

a)建立“发布日”心智:

像苹果开发布会、杂志出月刊一样,给自己的品牌联名建立一个固定的、可预期的节奏。比如“每个季度的第一个周一,是我们品牌的‘开箱日’”。让用户形成生物钟,到时候自己就会来看你又搞了什么新花样。

b)设计“剧情化”关联:

别让你的联名活动各自为战。给它们一条贯穿全年的主线。

一个服饰品牌,可以设定年度主题为“重返90年代”,Q1联名一个经典港片,Q2联名一个复古乐队,Q3联名一个怀旧游戏,Q4出一个“集齐前三季周边可兑换”的终极大奖。

这样,用户忠诚的不再是某一次联名,而是对你整个“剧本”的期待。

核心自问: 我这次联名的热度,能不能给下一次联名“垫一脚”?我是在做一次性的买卖,还是在培养一个愿意等我更新的“粉丝”?

500

500

结语

想靠联名最快赚到钱,就是要把你的品牌,从一个“卖货的”,升级成一个“组局的”。

你需要组一个“游戏局”,把产品变成“门票”,把赠品变成“玩具”,把营销日历变成“节目单”。

别再问“我该和谁联名?”,你应该问:“我该邀请我的用户,来玩一场什么样的新游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