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造假、募资虚标,中诚咨询80% 营收靠苏州

500

 

2025年8月,中国资本市场呈现鲜明对比:恒大退市折射房地产调整,苏州中诚智信工程咨询集团(简称“中诚咨询”)却加速冲刺北交所IPO。实控人陆俊深耕苏州国企近30年,公司80%营收依赖苏州市场,其上市之路暗藏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与募资合理性三大争议,凸显区域企业借国企资源资本化的风险。

一、实控人“政企通吃

陆俊的国企背景是中诚咨询业务核心纽带,关联网络远超表面披露。2019年2月至2025年3月,他同时担任中诚咨询董事长与国企名城天工副董事长,而名城天工主营苏州安置房建设,恰是中诚咨询核心领域。2024年,中诚咨询通过竞争性谈判承接名城天工20.99万元订单,涉嫌违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竞业禁止条款。

更关键的是与苏高新集团的绑定:2022-2024年,苏高新集团及其关联方贡献营收占比从40.5%升至47.6%,连续三年为第一大客户,且订单增速(2024年20.1%)远超公司整体营收增速(12.3%)。2022年11月,陆俊妻子许学雷引入苏高新集团旗下“苏高新投资”,后者以14元/股(较外部机构9.2元/股溢价52.2%)入股5000万元,且苏高新投资2022年5月成立后首投即中诚咨询,市场质疑其“为上市专门设立”。对赌条款还允许苏高新投资以“项目订单抵扣”回购款,形成“股权-订单”闭环。

二、合规漏洞与募资迷局

中诚咨询信息披露存在系统性问题:2023年IPO申报稿称陆俊“2016-2019年任名城天工副董事长”,刻意隐瞒与中诚咨询任职重叠;2025年注册稿才修正为“2016-2025年3月任职”,两次修改均在监管追问后进行。此前,江苏监管局曾因“实控人信息披露错误、应收账款分类错误虚增利润520万元”,对陆俊等人采取监管谈话,计入诚信档案。

募资1.99亿元的合理性更受质疑:计划1.23亿元用于“全国服务网络建设”,宣称新增15家分公司,实际仅在扬州、南通、雄安新增3家,其余为苏州办事处升级,雄安分公司仅50万元注册资本、3人编制,与“全国扩张”矛盾。从资金需求看,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9800万元,货币资金1.2-1.5亿元,且应收账款2.09亿元(1年以内占82%),回收50%即可覆盖4000万元实际扩张需求,无需上市融资。此外,7689.4万元研发资金中,机房、设备采购占比超50%,真正技术开发费用不足一半,远低于同行华建集团(78%)、苏交科(72%),被疑“借研发购资产”。

三、警惕区域依赖、业务纠纷风险

中诚咨询的区域依赖积重难返:2024年江苏省内营收占比超96%,苏州占比81.69%,省外营收仅1080万元(占3%),37家省外分公司多数零营收。2024年苏州市政投资下降12.3%,2025年计划再降8%,公司上半年营收预计同比降2.64%-7.66%,净利润降0.63%-8.58%,为近三年首次半年度下滑。

业务纠纷激增更暴露短板:近三年开庭纠纷从2022年的1起增至2024年的34起(增幅3300%),2025年27起纠纷中63%来自外地,而外地营收仅占20%,纠纷率为本地3倍,主要因“本地化模式”适配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争议与回款难题。

叠加行业寒冬:2019-2023年全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8194家增至约1.5万家,营收从2200亿元增至2800亿元,平均营收从2685万元降至1832万元(降幅32%);2024年房地产投资降9.6%,造价咨询需求减30%,行业报价降15%-20%。中诚咨询若上市,新增分公司恐“投产即亏损”,进一步拖累业绩。

中诚咨询IPO争议,本质是区域企业借国企资源资本化的“合规-可持续”矛盾。其关联交易隐蔽、信息披露不透明、募资必要性缺失,既违背资本市场原则,也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北交所应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投资者更需警惕“国企背景”光环下的实质风险,避免盲目追捧。(资钛出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