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屈20年,中国汽车在奔驰老家搞了波大的
两年一度的慕尼黑车展,刚刚落下帷幕。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次车展的最大亮点就是:中国车企,把慕尼黑车展干成主场!
宝马副总裁围着小鹏P7挪不动道,左看右看,一言不发!中国企业来了足足116家,数量暴涨40%,创下历史新高!中国新能源车企,组团去奔驰老家“踢馆炸街”!
以前看国外车展,咱们总像外人,今年倒好,跟回中国老家似的。
宝马设计师弯着腰研究小鹏P7,恨不得把车拆了;大众CEO更夸张,带着一群高管组团来取经。再看咱们车企的操作,就是“秀肌肉”。零跑首发Lafa 05,硬闯欧洲;小鹏带着汽车+机器人,中国版特斯拉气场拉满。
问界全系出海,一脚中东一脚欧洲;坦克500更狠,把冰箱彩电塞进越野车,直接开辟新赛道。
有中国网友直接凡尔赛:“羡慕啊,他们能开上纯进口比亚迪,我只能开国产的!”
但很多人并不清楚,为了这个画面,中国整整憋屈了20年。
01
自掏腰包的吉利,实现0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之初,只有汽车使用和维修业。
直到1956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0卡车。1958年5月,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汽车问世。
但这个时候,法兰克福已举办了60余年,成长为能吸引上百万人的盛会。但在一个世纪以后,在法兰克福车展这样的主流国际车展上依旧很难看到中国汽车品牌的身影,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还是有很多中国车企走出了国门,参加了国际主流车展。
2005年,吉利汽车首次参加法兰克福车展,实现了中国汽车品牌亮相五大车展“零的突破”。
吉利邀请了浙江京剧院 12 位著名演员,在展台上表演《哪吒闹海》《霸王别姬》《拾玉镯》《穆桂英探谷》《天女散花》《美猴王大闹天宫》等经典京剧。特邀车模以古代四大美女形象出现,现场掀起 “中国风”。
虽然表面风光,但实际上这趟中国搭上了高昂的成本。
吉利汽车对外这么说,“吉利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是经过组委会多次邀请的。当然,我们为这一纸邀请付出了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代价。”
当时吉利汽车的价格普遍售4、5万元,这意味着吉利汽车至少要卖掉400辆车才够支付参展费用。
不仅如此,后来参展的企业华晨、陆风,其旗下的车型被德国的汽车安全测试机构在碰撞测试中给出了“0分”的成绩,让初出茅庐的中国车企备受打击。
而短短几年时间,中国车企及供应商从“防守”到“进攻”状态的改变,让汽车起源地德国相当震惊。
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
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跑步时摔伤了眼睛,但他依旧轻伤不下火线,戴着眼罩参加车展。奥拉夫·朔尔茨绝不是轻描淡写地安抚汽车巨头们的情绪,其同时抛出一项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支持德国电动车产业发展。
除了整车企业,还有四十多家中国供应商到达慕尼黑车展,成为中国企业的另一支强团。
到场的供应商涉及动力电池、智能软硬件等领域,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地平线、孚能科技等等,发布了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方案。
中国汽车的日子,也是渐渐好起来了。
02
花式秀肌肉,秀到奔驰老家
如果说2023年是“惊艳亮相”,那么2025年就是“成交验货”。
与过去“刷存在感”不同,2025年经销商把时间主要给了中国展台,最直观的原因是销量数据在欧洲快速兑现——中国品牌今年前7个月在欧乘用车份额几近翻倍。
2025年4月,中国品牌纯电车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59%,高于欧洲、日韩及美国车企26%的增幅。
今年,中国参展企业数量从70多家大幅攀升至103家,并以“整车+三电+智能科技+软件电子+汽车驱动充电”的全产业链参展阵容,成为除德国本土企业之外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小鹏汽车可谓是出尽风头。
小鹏把最近大火的全新小鹏P7带到了慕尼黑车展,小鹏G6等5款主力车型也悉数到场。此外,小鹏还同步展出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等前沿产品,让机器人给大家倒咖啡。
这已经不是一个汽车展览了,是一次科技展览。
在此次慕尼黑车展上,小鹏汽车还表示:将启用欧洲首个研发中心,与硅谷、圣地亚哥研发中心形成协同。
毫不夸张的说,刚从“ICU”出来的小鹏,已经迫不及待向欧洲市场发起进攻了。
广汽埃安公布了“欧洲市场计划”的进展,推出了五款新能源主力车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亮相欧洲的新款Aion V 电动 SUV新车定位欧洲家庭用户,售价35990欧元,从9月起将陆续进入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家。
零跑汽车携Lafa5正式亮相,凭借高颜值的运动轿跑外观姿态,引得大量老外流连忘返,在展台上不断评头论足,并纷纷发出感叹:这款车太符合自己的审美了。
零跑集团 CEO 朱江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这辆新的 Lafa 5 完全是为全球化战略而生、且专为年轻群体打造的,「Lafa」这个名字也是希望能够为年轻人造一款更为更加运动更加拉风的车。
反观欧洲这边,从企业到媒体,都在迫不及待地向世界证明,他们还能全速前进,依旧是汽车行业的主导者。
车展前一周,宝马和奔驰早就坐不住了,宝马 iX3、奔驰 GLC EV等重磅新车提前曝光,BBA赌上“全部身家”,向来自东方的对手“宣战”。
03
打压基础,产品就不基础
中国车企去慕尼黑,是不是为了卖车?答案远不止于此。
当小鹏的飞行汽车在欧洲天空飞起,当零跑的电子架构被大众工程师研究,当问界的智能座舱让老外喊amazing,中国车企其实在做一件事:重新定义汽车的边界。
当年说从传统燃油车转新能源的时候,最积极的就是这些西方国家,碳中和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响,甚至为了督促传统车企开发新能源,提出了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规定。
哪知道很多老牌车企都不思进取,反而被能卷的中国汽车品牌拿下先机,而现阶段为了努力跟上市场,都在强行油改电。
2023年,就连在国内褒贬不一、月销只有6000台出头的长城欧拉好猫,在德国一个月都能卖出 2200 多台。
到了2024年11月,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纯电动车征收最高45.3%的关税,意图构筑贸易壁垒,保护本土车企。
但2025年4月,中国车企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注册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比亚迪当月注册量同比增长169%,特斯拉同比下降49%。
尽管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注册量整体排名中位列第十,但首次“反超”特斯拉,仍被外媒视为一个象征性的节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改写欧洲汽车市场格局。
以前欧洲人认为汽车是交通工具,中国人说汽车是移动的智能终端;欧洲人觉得百年品牌才是豪华,中国人证明用户体验才是新豪华;欧洲人担心电动车不安全,中国人用刀片电池、CTB技术打消疑虑。
这种标准输出,比卖10万台车更有价值。就像当年丰田用精益生产重塑全球汽车制造,今天中国车企正在用智能生态定义下一个时代。
20年前,我们在别人的车展上,听着抄袭落后的嘲讽;20年后,我们在别人的地盘上,展示着中国方案的魅力。
国外车展是全球车企的战略秀场,更是中国汽车全球化的起点。
作者 |石莞佳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石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