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误踩氢氟酸身亡,烧伤救治专家发声
一名妇女外出散步时误踩到化学品氢氟酸,最终不幸去世。
为何氢氟酸造成的伤害如此严重?被其烧伤,临床如何救治?普通人遭遇化学品暴露,又该如何正确应对?
今日,“医学界”请教了多名烧伤救治领域的医学专家,带来权威解答。
撰文 | 汪航、文慧、燕小六
特约撰稿人 | 胡颖仪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浙江杭州52岁女子散步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后身亡,此事引发热议。
目前,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新京报》的报道显示,闲林街道办生态环境工作人员称,事发地准备拆迁,可能系拆迁时翻弄出的废弃化学品,目前周边已排查清理。
氢氟酸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强毒性的无机酸,对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被称为“化骨水”。有研究显示,2.5%体表面积的氢氟酸烧伤或人摄入1.5g氢氟酸可致死。
近年来的报道中,常有氢氟酸烧伤事件发生,但大多为四肢或小面积烧伤,死亡案例并不多见。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学科带头人李孝建告诉“医学界”,一旦发生氢氟酸接触,及时、正确、科学的急救处理,对预后非常重要。
主管医生透露接诊情况
据媒体报道,9月14日晚,网友“LIV元宝”发文称,母亲上午9点外出散步时误踩到化学品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氢氟酸中毒。下午3点开始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送入ICU后当晚心肺功能衰竭,最终离世。
受害女子
9月15日,浙江杭州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证实患者已不幸身亡。
通报称,涂某某(女,52岁)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于2025年9月14日凌晨不幸身亡。
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主任医师李孝建告诉“医学界”,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呈无色透明状,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氢氟酸高度危险、具有强烈腐蚀作用。即使是浓度极低的溶液,也能迅速穿透皮肤角质层,深入皮下组织,甚至侵入骨骼和血液。
“低浓度氢氟酸接触皮肤后,可能在数小时甚至12小时后才出现明显症状,初期仅表现为红斑、苍白,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氟离子的扩散,后续会出现剧烈疼痛、水疱、组织发黑坏死,等到症状加剧时,往往已造成严重伤害。”李孝建说。
氟离子还具有毒性。李孝建提醒,若氢氟酸接触皮肤面积超一个手掌大小,极可能会引起致命性的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氢氟酸解离出的氟离子会与体内的钙离子、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物沉淀,导致血钙、血镁浓度急剧下降,直接引发心脏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脏衰竭。”李孝建介绍,氟离子还会破坏细胞的代谢功能,造成组织坏死。
在上述致死事件中,据“澎湃新闻”消息,9月16日上午,参与收治该病人的一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医生告诉媒体,死者涂某某送到医院时情况已很不理想,全身各个脏器功能受损衰竭、电解质紊乱,抢救的机会已经不大。
上述主管医生表示,该院区收到过类似病例,但非常少,一般是化工厂事故。
另有消息称,近些年,氢氟酸灼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氟化工产业集中的地区,氢氟酸已成为引起化学灼伤及死亡的常见物质之一。
在上述事件中,废弃氢氟酸为何会出现在闲林中路附近空地?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事发地所在派出所工作人员称,涉事地位于某小区后山,为拆迁废弃地块,警方已对涉事地进行基础排查工作。此前有居民在附近种菜,建议居民不要前往此处。关于废弃氢氟酸来源等信息,目前仍在调查中,具体不便透露。
氢氟酸烧伤,临床如何救治?
被氢氟酸烧伤,临床接诊后该如何救治?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医师胡晓燕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专注于各类烧伤、创伤、瘢痕和难愈性创面治疗。
临床中,她经常遇到氢氟酸中毒患者,“平均下来每个月能有一两个吧,多数是参与化工工作的人,手套破了,手部误触化学药剂;或腐蚀性液体溅到衣裤,渗透进去。患者会感觉局部刺骨的痛。”
近期,胡晓燕在烧伤外科门诊中就接诊了这样一名患者。其腿部有个伤口,3个多月未愈。反复追问病史,患者才想起,曾用化学药剂擦地板,一滴黄豆大小的液体溅到腿上,但未重视。
患者用化学药剂擦地板,黄豆大小的液体溅到腿上造成3个月未愈合的创伤。/图源:受访者
“沟通过程中,逐渐清晰是氢氟酸灼伤。虽然损伤小,但它的腐蚀度很强,会造成垂直的深度烧伤,局部的表皮、真皮、脂肪都出现坏死,导致创口难以愈合。”
胡晓燕告诉“医学界”,这也是氢氟酸被称为“化骨水”的原因。“黄豆大小的灼伤面积一般不会危及生命,早期治疗最好是直接切除灼伤部位、缝合,一两周能痊愈。”
如果中毒面积更大,情况则截然不同。胡晓燕表示,临床上手掌大小(五指并拢)的接触面积,就可能危及生命。这还跟浓度、接触时间相关。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即使接触面积没有这般大小,可能也会有性命之忧。
“这种情况下,若不及时清除,会有较大量的氢氟酸被身体吸收,经血液循环后,它可以直接跟血里面的钙结合并导致低钙血症,诱发心脏抽搐、心脏骤停,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胡晓燕说。
胡晓燕介绍,接诊氢氟酸灼伤者,尽快用流动水冲洗创面20-30分钟以上,临床应尽快补钙、密切监测血钙浓度,营养心肌,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
补钙可以静脉滴注,也可以外敷,或在距离中毒部位局部注射,比如,手指头沾到了,那就从手腕的桡动脉注射钙剂,能直接送达损伤附近。此外,还要注意全身支持治疗和局部清创,甚至直接切痂,从源头上防止氟离子吸收。
早在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ICU曾成功救治1例特重度氢氟酸烧伤患者。相关救治经验汇总后发表在了《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据悉,该患者43岁,在工作时不慎被氢氟酸溶液(温度100℃,氢氟酸浓度40%)喷出烧伤,累及体表60%-69%,现场用自来水冲洗约半小时,后至当地医院补液,最后转诊到浙大二院进一步治疗。
参与救治的医生介绍,这名患者到院急诊后,予紧急清创、补液抗休克、双途径葡萄糖酸钙给药治疗(创面外敷、静脉推注)、抗感染等措施。
后续治疗措施还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烧伤流体悬浮床治疗,同时结合烧伤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化痰、护肝、雾化吸入预防气道水肿,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游离钙及血氟、尿、氟水平等。最终,该患者在入院第32天出院。
参与救治的专家在文中分享了多条临床护理要点。受伤现场流动水冲洗治疗是皮肤化学烧伤早期处理的最基本措施;急诊室护士协助医生尽早去除创面水疱,针对氢氟酸使用钙剂湿敷阻断进一步损害,正确实施双途径补钙。
此外,CRRT治疗期间做好相关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游离钙、氟离子水平,落实围术期创面管理;ICU期间实施谵妄的集束化管理策略,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
普通人被烧伤,该如何紧急处理?
李孝建医生是我国知名的烧伤整形科专家,专注于严重烧伤病人救治、烧伤后早期康复、瘢痕治疗、慢性创面的治疗等。
他所在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目前是广东省规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设备最齐全的专业科室,亦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烧伤救治中心之一。
据李孝建透露,他曾救治过一名氢氟酸烧伤患者,当时患者烧伤面积仅有5%,但因为氢氟酸有挥发性,除了皮肤烧伤,还导致了呼吸道的灼伤。
“幸好患者就医及时,在烧伤ICU救治时使用了大量的钙离子治疗,患者最后才挽回了生命。”李孝建认为,即使小面积的氢氟酸烧伤也会导致组织发黑坏死,甚至截肢,绝不能低估。
对普通人来说,一旦发生氢氟酸接触,如何立即采取科学应对措施?李孝建介绍,具体可分为多个步骤。
一是紧急冲洗。无论浓度高低,氢氟酸的接触部位需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至少15-30分钟。若佩戴手套,应迅速脱下并连同衣物一起丢弃,避免二次接触。若眼部接触,需撑开眼睑,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
二是及时就医。冲洗后不可掉以轻心,李孝建提醒,必须立即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并务必告知医生接触的是氢氟酸以及大致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中和治疗、清创处理等专业救治手段,最大程度降低伤害。
三是避免自行处理。切勿使用碱性物质(如小苏打)自行中和,因为氢氟酸与某些碱性物质反应可能产生热量,加重灼伤。同时,不要随意挑破水疱,以免引发感染。
此外,李孝建提醒,生活中有多种化学品潜藏风险,除了氢氟酸,还有多个化学品要提高警惕。例如,挥发性有机溶剂(甲醛、苯、乙醇)常见于装修材料、美甲用品,甲醛和苯有刺激性及致癌性,长期接触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血液病。
“无论接触何种危险化学品,遵循‘先自救、快就医、讲清楚’的原则,能最大限度降低伤害。”李孝建说。
专家简介
李孝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烧伤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编委。
专家简介
胡晓燕
主任医师、教授,上海长海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创伤与创面修复科副主任
曾任法国里昂第一大学附属EDOUARD HERRIOT医院烧伤整形科外籍医师(获得FFI证书)。兼任中国女医师协会烧创伤分会常委兼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烧创伤暨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总干事,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小儿烧伤学组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