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预制菜明确定义,呼吁消费者知情权,这才是该做的
【本文来自《反对预制菜的人,只有9.1%》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中国城镇人口占了三分之二,还在进一步城市化。有条件种菜养殖的不多了,有乡下亲戚送菜的也是老人居多,总之越来越少。越是年轻一代,有意愿有能力自己做饭的也越来越少
点外卖或者餐饮店堂食,或者买简单加工的半成品,以后会是主流。但随着人工、房租等成本不断上涨,日常饮食里工业化的食品肯定要占大头。这躲不掉
另外国家对不同食品都有相应标准,用预制菜这个大框来说事本就无稽。把肉腌渍好了,简单水煮就能吃那是预制菜,难道要现场活猪现杀腌渍风干半个月再吃?但国家对腌渍肉类有明确标准,就别用什么预制菜说事。当然为了流量可以把咸肉拼盘和黄桃罐头放一起说,说预制菜都不新鲜,生产好久了,高盐还高糖,但有意思么?
预制菜下限高但上限一般偏低,按需求和场景选择就好。比如冷冻水饺,为了成本厂家也会找大的供应商甚至种植、养殖户,生产过程也集中,不管是留样、化验、监控生产还是追责,都更好操作,调味和包饺子的也更专业,下限就高。比如中学集中吃饭,冷冻的就挺好,大学是大食堂、美食城自选,那根据统计安排饺子档口,专门提供就好,反正大学吃饭时间长,慢慢包就是。当然同时提供冷冻水饺,卖便宜些更好
呼吁明确定义,呼吁消费者知情权,这才是该做的。现在划个阵营开始对喷,食利者闹腾可以理解,普通人凑这热闹就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