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导航困在点评的商家!
恐怕没有人会想到,一个新生的榜单,仅用一天时间就让中国点评行业彻底变天。
9月10日,阿里旗下的高德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出行行为的榜单产品——“高德扫街榜”。上线当天,“高德扫街榜”活跃用户快速超过4000万人,而根据QuestMobile,大众点评在今年8月的日均活跃用户数为3260.57万。
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高德扫街榜在用户数上完成了对大众点评的超越。
“国内最大的美食榜”诞生记背后,是一场对传统点评系统的彻底颠覆。
在传统点评体系下,店铺评分完全来源于所谓的“用户评价”,无数商家被迫卷入畸形的“军备竞赛”陷阱:刷分,是本末倒置,徒增商家经营成本;不刷分,会被劣币驱逐良币,影响正常经营。尤其是诚信经营的中小商家,更容易成为旧点评体系“低质量内卷”的受害者。
“高德扫街榜”提出的新解法,看似简单却极其锋利:高德用导航轨迹等无法伪造的“真实行为数据,来替代容易被操纵的“文字评价”。它不仅重构评价体系的数据根基,也引入AI算法来进行多维度的客观计算,避免“人为作弊”。高德扫街榜破局的本质,是让生意回归“真实”的底层逻辑,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传统“点评霸权”的一次抨击。
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的帖子最近突然火了。
消费者逆向选择低分餐厅的行为,揭露了当前“评分系统失真”的现实:高分餐厅常常让人失望,低分小馆却往往带来惊喜。究其原因,一方面,商家通过诱导性促销和内部考核机制操纵消费者好评;另一方面,商家利用刷单和删差评服务,人为操纵餐饮店铺评价。
在这种人为的运作下,旧的点评评分体系离其初衷越来越远。
消费者不仅不能通过点评体系,获得应有的参考信息,甚至还会反受其累,不堪其苦:比如,你着急赶路,服务生却非要留下你,让你给写五分好评;你住酒店,离开很久了,还有人打电话来催要好评……为了好评,很多商家可谓是威逼利诱,用尽千方百计。
如果你对商家不满意,说了真话、写了差评,那就是更大的威逼利诱,更多的千方百计。
总之,评不评,怎么评,都越来越是个困扰。点评评分体系,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商家其实也不想这样,有的时候,商家其实比消费者还要苦。
今年4月,《三联生活周刊》走访了多位商家和消费者。在题为《困在评分系统里的餐饮人》的文章里,作者们指出,大众点评构建的评分系统,重塑了餐饮业的底层逻辑。但深陷评分系统弊病的商家们,却往往在流量和算法之下饱尝无尽辛酸。
在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商家对类似评分系统,甚至对平台的声讨。其中,有商家为了刷好评、买流量而陷入投入无底洞的,也有因为被差评而无辜受损,却维权解决无门的。
例如日前,一家在杭州市中心开了6年,深受周边熟客认可的火锅店老板,就因为无法解决自己在线上点评平台上的虚假差评,严重影响正常经营而被迫关门。该店评分只有3.8,大量线下客流望而却步。关门后老板在朋友圈发千字长文,质疑线上点评机制,称:“我的店与其说是被市场淘汰,不如说是被这种不公正的评价体系活活压垮的。”
《三联生活周刊》评论说,假如一个平台拥有垄断性地位,是规则制定者,但商家按照这套规则去执行的结果却是自我压榨,以利润换生存,被迫在流量和规则的夹缝中挣扎,恐怕这最终也会反噬到消费者——比如那些在流量追捧中同质化的菜品,那些明明味道不错却不被看见的餐馆。
遗憾的是,这样的担忧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原本应该作为参考的榜单,夹杂了越来越多的干扰和误导。一些经验丰富的消费者现在也研究出了应对之策。比如,一位朋友就经常跟我分享说,5分的一律不要信——自然这也倒逼一些商家作假只做到4.8。
商业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还是要建立在互惠互利与互信之上。相信有关平台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问题,并且不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何况平台自身其实已因为商业利益等多重因素,自己也被困在评分系统里。
网络已经深刻影响商家经营与消费者生活。评分和榜单能够,而且也应该为大家的生活与生意创造更多正向价值。所以在抱怨的同时,大家也都期待着改变,而且是根本性的改变,期待着有一个“刷不了的榜单”——抱怨有多深,期待就有多强。
于是,有基础,也有动力来做这件事的高德,决定把问题变成机会,期待化为现实。
高德为10亿级用户提供自驾、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步行、自行车等出行导航服务,吃喝玩乐相关的出行和搜索也正是其核心构成。如今,高德地图每天的生活服务AI搜索已高达1.2亿人次,日导航总里程更超15亿公里。从真实数据、算法能力到AI加持,高德已经具备了为点评行业带来新解法所必备的技术和数据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高德已经决定将自身发展从地图导航服务升级为一个具备深度时空理解和自主推理决策能力的出行生活智能体,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进化。扫街榜单体系显然有助其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这项创新对阿里亦有积极意义。通过高德扫街榜为其强化本地生活业务,打造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阿里甚至有可能将榜单与饿了么、淘宝闪购等打通,实现从搜索导航到电商交易的业务闭环。
于是,有了高德扫街榜,一个给消费者和商家的新“导航”。
高德扫街榜希望解决的问题是,让评价系统和榜单更客观真实。
高德地图CEO郭宁说,一家餐馆好不好吃、一个景点值不值得玩,用脚投票最有说服力,而“高德扫街榜是由10亿用户用脚投票而来的,我们主打一个‘真’字,强调‘身体力行’和‘言而有信’。”
其中的“身体力行”是用户到店消费的真实行为,是从搜索、导航、到店停留时长、前往次数、乃至消费后评价、分享等全链路行为的完整数据。身体很诚实,以身体力行的行为数据为基础,自然更真实。就算有人恶意造假,其造假成本,也远远比其他榜单的刷榜、刷分,难度大。造假越难,自然也就越不容易造假,越真实。
“言而有信”则是结合用户的“信用”对用户的言论进一步求真。高德同步开放用户评价参考评级做评分,即他们在用户授权后,引入芝麻信用评级,对用户评价给予相应的权重与可信度,为榜单客观真实再上一道保险。
“行为+信用”,让高德扫街榜更像是一个客观事物的连接者与呈现者,连接消费者与商家,呈现彼此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一个制定评价规则然后掌握规则的主观评价者……与其说高德扫街榜是一个更科学的评分系统,不如说它是一个更可靠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
是一个“刷不了的榜单”。
在小红书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用户,又惊喜又惆怅的发现自己收藏夹里躺了很久的“宝藏小店”,已经登上高德扫街榜,被更多人发现了,也有不少人纷纷发帖询问“高德第一名的牛肉面真的好吃吗?值得去吗?”评论区则出现了大批肯定的答复:“非常好吃,但你要排队!”、“这家火了很久了,高德这个榜单真的有点东西!”
▲内容来源:小红书
目前,高德扫街榜已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商家,而且还在快速扩容中。
阿里一直坚持着马云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赋予它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高德扫街榜自然也延续着这种精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线下生活服务从业者更容易做生意。更准确地说,让好产品、好服务更好地做生意。
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这个榜单最大程度还原顾客对一个店铺的真实感受,为人们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指引,也让店铺能够摆脱被迫刷分的无意义内卷,把精力真正放在服务上来。”
发布会上,高德还宣布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发放超10亿元补贴以及商家曝光扶持方式,鼓励用户到店消费,并每天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做大整个线下消费的“蛋糕”,让旧点评体系之下不容易被发现的优质商家们更容易被看见。
高德扫街榜更能为商家,也更能为生活服务业带来创新变革的地方或许还是,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消费参考的同时,为生活服务业构筑更可信的信用体系,然后再以信用激励和约束,引领良币驱逐劣币,推动高质量发展,发现和扶持沉默的大多数。
就在高德扫街榜发布的前一天,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进一步推动平台加大对商家的扶持力度,提高骑手权益保障,构建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
这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也是要从信用激励和约束,要依靠良币驱逐劣币去实现。比如,高德所强调的,让真正把产品和服务做得好的商家,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生意。
从这个意义说,高德既是重新做了一个榜单,也是重新做了一个导航——将偏离轨道的评分系统和榜单,尤其是困在系统陷入困顿迷茫的商家,导航到本该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