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压力下的小城,该如何破局?

500

500

最近在济南搭乘了一辆网约顺风车,司机是个年轻小伙,很健谈,就跟他聊了一路。

小伙是泰安人,结婚没几年,高点时买了房子,每月房贷大几千,之前在泰安跑顺风车,跑着跑着就来到了济南,但车牌没变更,还是泰安的。

我说泰安游客不是也很多吗?生意应该还行吧。(注:我在泰安问过几个出租车司机,现在泰山游客每天2~3万人,每年1000万左右。后来我查了泰安政府官网,数据显示,泰山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941.09万人次,其中进泰山游客806.29万人次。)

他说,跟济南没法比,光一个济南机场的客流量就远超泰山。(注:经查询,济南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2001.21万人次。)更不用说济南还有好几个高铁站了。(注: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济南三大高铁站旅客发送量完成2464.1万人。)

因为专业跑顺风车,他需要接一些长途单。在济南的时候,每天早上花半个小时就可以把全天的单子安排完毕。但在泰安的时候,他花半天时间都安排不了满意的单子。偶然接到从泰安去济南的单子,然后济南的单子接踵而至,所以他就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济南。为此,还在济南租了个房子,每周回去一次,因为妻子还留在泰安工作。

小伙的经历正是小城市被大城市虹吸的一个真实写照。人随机会走,机会在哪里,人群就去往哪里。那么,像泰安这样的小城,又该如何破局呢?

500

泰安是山东的地级市,因泰山而得名,取“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意。

作为泰安最大的IP,泰山吸引的游客正越来越多,每年进山游客人数从2014-2019年时期的400多万人快速增长至2023-2024年的800多万人。泰安全市旅游总收入也从2014年的500.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02.7亿元。

500

但与泰山的繁盛相比,泰安这座城却显得有些落寞,人口外流、经济位次下滑。

山东省2024年末的常住人口数据显示,泰安人口降幅最大,较2023年减少1.07%,共流失人口5.72万。隔壁济南增幅居首,相较2023年增长7.83万,增幅0.83%。

泰安常住人口巅峰是在2017年末,达到564.51万人。随后连续7年下滑,2024年末的最新数据是529.15万人。7年间减少了35.36万人,降幅达6.26%。而同一时间,山东省常住人口是正增长的。

更早的“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泰安全市常住人口从549.42万下降到了547.22万,虽然减少了仅仅2.2万人,但泰安是山东省同时期唯一人口负增长的城市。

经济上同样承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山东2018年GDP修订数比初步核算数减少9821亿元,总量下调12.8%。其中泰安下调比例最高,核减前GDP是3651.53亿元,核减后是2403.9亿元,核减掉1247.63亿元,核减量超过三分之一。核减后,泰安GDP在全省排名由第9下降至第12。

压力,很大程度来自省城的虹吸。泰安主城区离济南仅40公里,泰安站到济南西站的高铁仅需17分钟,比很多人同城上班的时间都短。

2024年的GDP,济南是1.35万亿,泰安是3600亿元,相差万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济南是65364元,泰安是48114元。两地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两座城市距离近、势差大,交通的便捷又降低了资源流动阻力,进一步加剧了虹吸的力度、失血的速度。

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这是对着人说的,对于大树底下的小树来说,它并不欢喜。

500

上月我去泰安,除了爬泰山,还找朋友帮忙联系了两家企业去调研。去了之后才发现,泰安竟藏着一大批冠军企业。

在工信部评选的前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泰安共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这一数量排在全国第17位、山东省第5位。要知道,泰安2024年GDP仅排在全国第98位、山东省第12位。

除此之外,泰安还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数量接近吉林省的68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69家。对于一座小城市来说,这是一串了不起的数字。

500

|泰安中轴线

虽然泰安工业实力很强、冠军企业很多,但外界对泰安的印象主要停留在泰山,一个是因为泰山的名号实在太大太响了,另一个原因是泰安的这些冠军企业主要都是“隐形冠军”,虽然在细分行业和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因为产品不是面向公众的消费品,所以并不为大众所熟悉。

这次调研的两家企业就是这种情况。

走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普瑞特机械制造公司的展厅,有一面墙专门展示他们服务的知名企业,有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中粮、海天、恒顺、王老吉、鲁花、金龙鱼等,还有不少知名外企,看似行业并不相同,但他们的产品归根结底都属于液态食品。

普瑞特就是他们共同的供应商,提供定制化的液态食品智能生产设备,从技术到工艺、从装备到系统、从生产线到技术解决方案,普瑞特帮助客户实现从“一粒粮”到“一滴液”转变全过程的数智化管控和智慧酿造。

茅台官方微信公众号今年5月8日在“走进供应商”专栏中发文称,“在贵州茅台2025年度采购与供应链大会上,34家“优秀供应合作伙伴”喜获表彰,其中,山东泰安普瑞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连续两年入选。……2009年,普瑞特成功中标,获得了茅台基酒酿造、物流、勾贮等生产设备的生产权,开启了双方长达15年的紧密合作。”

普瑞特的企业文化是“跟强学强 学强做强”,茅台15年的信任、217家著名企业的托付、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00多家企业的合作,就是普瑞特产品品质最好的背书。

山东路德新材料公司也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土工合成材料行业首家国家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产品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川藏铁路、雄安新区建设等上千项国家重点工程,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主营产品是各种新材料制作的土工格栅,被称为工程建设的“软钢筋”,在铁路、高速公路路基增强加筋等工程中,可替代传统钢筋,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能大幅降低工程的综合能耗。

还有一类产品是聚丙烯长丝纺黏针刺无纺布。传统的聚酯无纺布耐碱性差,容易发生断裂,新产品相比传统产品,抗拉强度提升30%以上,抗穿刺能力提升18%以上,纵横向撕破强力提升10%以上,应用于高速铁路、隧道、应急防护等基建设施工程。可以说,哪里有修路,哪里就有泰安路德。

不来泰安,根本不会知道我们日常饮用的酒水饮料、厨房做饭用的调味品等都有着泰安贡献,不会知道日常出行走过的高速公路、高铁轨道,也都离不开泰安力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泰安石横特钢的锚杆钢筋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电力角钢全国市场占有率50%以上,连续9年获评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A级(特强),2024年企业品牌价值高达113亿元,吨钢利润位居全省首位;

泰开集团作为输变电领域的领军企业,研发的550kV快速断路器、550kV/8000A大容量组合电器等多项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培育出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鲁普耐特集团用20年时间把一根绳子做到极致,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畅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球先进功能绳网装备领军企业……

不来泰安,根本不知道泰安还有一座“工业泰山”!

500

500

对于泰安来说,与济南相邻,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关键是如何定位、如何发力。

类似的区位条件下,上海边上的昆山、南京一侧的滁州、合肥北部的长丰,都曾走出了借势发展、乘势而上的赶超之路。

改革开放前的昆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在当时苏州市下辖的6个县中排名末位。1984年,不甘心做苏州“小六子”的昆山,绘制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路径图,自费建起了开发区,借助上海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经验发展经济,最终实现了飞跃,自2004年成为“中国最强县”,并一直延续至今。

滁州是安徽最东侧的地级市,紧挨江苏南京。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全国第十三个、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滁州市委立刻抓住家门口的重大机遇,提出改革开放后的滁州已经走过了“大包干”“大扬子”“大滁城”时代,迎来了“大江北”时代,轰轰烈烈开启了“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的发展主旋律。

2024年,滁州GDP突破4000亿元,全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185位跃升至第85位,成为近十年全国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

安徽省长丰县曾是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下辖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区位上不沿江、不靠海、不沿边,在经济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2001年,长丰县经过全县大讨论,确立了“快工强县、优农富民,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战略,决定率先发展靠近合肥的县域南部区域,最大限度地接受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

经过接续奋斗,2012年长丰县摘掉“贫困帽”,201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2024年成为安徽第二个“千亿县”,走出了一条壮阔的逆袭之路。

它们的故事揭示出一个道理:小城破局,不能被动回避虹吸,而要主动拥抱辐射,在区域分工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近几年泰安也在积极与济南互动,2024年山东省政府印发《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被纳入济南都市圈,但淄博、德州、聊城和滨州的10个县市区也被纳入圈中,济南的资源并不只辐射泰安,所以理清产业优势、明确比较优势很关键,既要错位发展,又要深度嵌入济南都市圈的产业链之中——借力省会的同时,也要贡献独特价值。

这次调研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

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对于泰安来说极为珍贵,他们在泰安投资兴业、创新创造,贡献税收、提供就业,是“工业泰山”的重要奠基人,是泰安最宝贵的财富。

面对外地政府抛出的优厚招商条件,许多人仍因深厚乡情选择留在家乡发展。政府理应倍加珍视这份乡情,更加爱护这些企业家,传承其企业家精神,为泰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最后想说的是,创新思维也是破局关键。“人文泰山”是泰安的金字招牌,“工业泰山”是泰安的底气与未来,若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发展“工业旅游”,让千万游客不仅来看山,也留下来看城、看企,感知泰安冠军企业群体的雄厚制造,或许能激活一种新的成长范式,为城市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新窗。

破局之路,道阻且长。但有了清晰的定位、坚韧的企业家和创新的融合思维,泰安未必不能走出一条以小搏大、凭特色赢未来的逆袭之路。

 —— · END · —— 

No.6530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四方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