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辅导近5年,马上消费金融的“合规之考”何时能及格?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重庆百货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财报中披露了其参股公司马上消费金融的上半年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马上消费金融实现营收87.35亿元,同比增长12.96%;实现净利润11.55亿元,同比增长了8.07%。截至2025年6月末,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规模为680.99亿元,较年初增长25.39亿元,增幅为3.87%。
图片来源:重庆百货中报截图
回顾过往五年,马上消费金融业绩变化波澜起伏。具体看,2020年在大环境冲击下,消费金融行业面临挑战。马上消费金融2020年营收净利“双降”,且降幅均达双位数。当年营业收入为76.04亿元,同比下降15.5%,净利润7.12亿元,同比降16.62%。经历大跌后,马上消费金融业绩逆势上扬,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收破百亿,达100.10亿元,增幅31.64%;净利润13.82亿元,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该年净利润增幅94.26%;2021年-2023年,马上消费金融连续3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2024年,其收入从2023年的157.95亿元降至151.49亿元,降幅约为4.09%。
2021年至2024年,马上消费金融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30.19%、34.20%、15.69%以及-4.09%。从整体业绩走势来看,不难发现马上消费金融已不复当年在消费金融行业中“高歌猛进”的辉煌。此外,屡禁不止的暴力催收行为,以及变相推高贷款成本的“捆绑销售”问题,也指向其合规治理问题。
据媒体报道,继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借款平台乱象后,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其他平台也遭遇了类似困境。其中,马上消费金融旗下的产品安逸花存在借款利率不透明、强制或隐形开通的会员服务。
有不少马上消费金融的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马上消费金融旗下平台“安逸花”开通了“逸骊生活”会员服务,每个月都会被扣除40元或98元的会员费,且难以找到关闭的渠道。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在基础利率上加收会员权益费、默认自动续费等行为,规避了监管24%的利率上限,并获得额外利润,但这类模糊扣费边界的“捆绑销售”实际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拉高了借贷成本。
除了借款成本和会员服务问题,安逸花的催收行为也备受诟病。多位用户在投诉平台反映,遭遇了恐吓威胁、暴力催收甚至被“爆通信录”的情况。有用户表示,因逾期一天就被处以高达百余元的罚息,并收到各种恐吓短信。仅黑猫投诉平台,就有近5万条关于安逸花的投诉。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2023年12月,马上消费金融还曾因贷前审查不审慎以及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被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罚款100万元。
近日,马上消费金融披露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十九期),拟A股上市,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为辅导机构。此次报告再度指向同一个问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仍少于三分之一。这是自今年独立董事邓纲离任后,该问题连续两期出现在辅导报告中。
对此,报告中提到,公司后续将推进新任独立董事的选举、聘任工作,确保在正式申报前满足监管机构对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的要求。
据悉,马上消费于2021年1月在重庆证监局启动IPO辅导备案,截至目前,其已启动IPO辅导4年半。
马上消费金融冲击IPO的雄心,已清晰可见,但屡禁不止的暴力催收行为,以及变相推高贷款成本的“捆绑销售”问题等合规问题,横亘在其IPO之路上。马上消费金融若想顺利上市,并在上市后稳健前行,就必须直面这些合规问题,迅速整改,重塑公司形象。否则,即便短暂踏入资本市场,也恐难以长久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