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董事长从博导沦为囚徒

问道者 | 李 百
浙江上市公司帕瓦股份原董事长张宝,从中南大学博士师导师沦为囚徒的人生转折,比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更加跌宕起伏。

一直到被警方立案侦查前,张宝的人生异常精彩。他是帕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并在2022年10月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还是A股里并不常见的学者型企业家,在创立帕瓦股份之前,他已经是中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然而,张宝的精彩人生从今年5月起便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先是主动辞去帕瓦股份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两个多月后被警方立案侦查,9月8日公告又被绍兴诸暨检察院批准逮捕,职务侵占的罪名坐实。同一天,证监会也对公司和张宝立案。

按照公告的说法,张宝辞职系“个人身体原因”,但真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帕瓦股份预告2023年业绩时,宣称会有1800-2000万元左右的净利润。可实际上这一年净亏2.48亿元,与预告天差地别。从历年财报看,帕瓦股份最好的光景是2022年,那一年的净利润也才1.46亿元。
背后见不得光的真相是,帕瓦股份财务造假,通过虚增营业收入、虚增在建工程,少提存货跌价准备,对2023和2024年报大量注水。信披违规加上财务造假,张宝想继续留任,怕是法律也不允许了。

信披违规后,帕瓦股份和张宝等人被上交所通报批评,随后,浙江证监局也对公司及相关人员出具了警示函。因为财务造假,帕瓦股份直接被戴上了退市风险警示的ST帽子。但让张宝陷入万劫不复境地的,则是涉嫌职务侵占。
根据公告,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亿元,占用销售货款4900多万元,共占用1.91亿元资金,本息超过2亿元。张宝把这些资金用于本人消费、投资、存于本人或本人指定账户,或现金存于本人处。

这位中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估计把上市公司当成自家小金库了,想拿就拿,想用就用,似乎完全忘了他这个董事长甚至还是董事会选出来的,只是代表其他股东在行使权力。
实际控制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多数是债务危机所累,想拆东墙补西墙。从公告信息来看,张宝占用资金并非用来填坑,而是像支配自己的钱包一样支配上市公司资金。表面上看,这位学者型董事长存在着法务盲区。

这位学者型董事长确实没有专门学习过法律。他拿过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博士后和韩国KIGAM研究院访问学者。他在中南大学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1997年8月起在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担任助教,2012年晋升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学术生涯进入了巅峰。
作为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学者,张宝的创业显得顺理成章。2014年他在绍兴诸暨创立帕瓦新能源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年帕瓦股份在科创板上市,张宝随之由总经理兼任董事长,两个职务一肩挑。
到张宝被逮捕,帕瓦股份上市其实才过去三年。这位博士生导师难道真的只会搞科研不懂法律吗?事实似乎又并非如此。

帕瓦股份上市第二年起业绩便变脸,2023年亏损2.48亿元,2024年亏损幅度扩大到7.3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虽然有所收窄,仍然亏损1.6亿元。帕瓦股份业绩变脸的背后,行业竞争加剧,帕瓦股份却逆势扩产。帕瓦股份上市以后,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路线发生了变化,磷酸铁锂电池因为成本更低和安全性更好,挤压了三元锂电池的市场空间,主营三元前驱体的帕瓦股份首当其冲。

由于技术路线跟错了队伍,帕瓦股份面临的上市后业绩压力山大。财务造假和占用资金显然已不是法盲可以一言以避之。大股东有三年限售期,卖不了股票张宝也只是纸上富贵。张宝对于财务造假定然是知情的,以现在的监管力度,帕瓦股份存在着被退市的可能。张宝估计已经预判到了东窗事发的后果,主动辞职是迫不得已,在股票卖不了的情况下,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成为曲线套现的理想手段。
到被逮捕前,张宝只归还了3000万元占用资金。这位中南大学博导可能本来就没想过要还,只是这一搞可能会鸡飞蛋打,倾家荡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