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介入调查,跨国骗局精心设计!4300万股息遭骇客骗光
一起针对上市企业的大规模跨国电信诈骗案近日曝光,震惊台商业界。
台湾上柜公司纳米医材发布重大公告称,其美国重要子公司AST VISIONCARE INC.本应获得的142.5万美元(约新台币4300万元)现金股利,竟遭诈骗集团通过伪造电子邮件手段全数骗走,且资金已被提领一空。目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介入调查,但资金流向仍成谜。
▌精心设计的跨国骗局
事件源于纳米医材另一家重要子公司MILLENNIUM BIOMEDICAL, INC.(以下简称MBI)。根据公告,MBI于今年8月20日经董事会决议发放现金股利150万美元,依持股比例分配,纳米医材母公司获配7.5万美元,而AST VISIONCARE INC.则应获142.5万美元。
然而,在汇款确认过程中,诈骗集团利用精密手法截获了关键信息。8月24日,MBI通过电子邮件向ASTVC-US确认银行汇款信息,但后者从未收到这封邮件。经查证,双方在此期间并无任何邮件往来记录。
更令人震惊的是,8月25日MBI收到的「确认回信」竟是诈骗集团冒充ASTVC-US发送的伪造邮件,其中包含虚假的银行账户信息和汇款指示。MBI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照假指示将142.5万美元汇入诈骗集团指定的账户。
▌发现为时已晚
待ASTVC-US向MBI查询股利是否汇出时,真相才大白。双方立即警觉事态严重,迅速通报银行追查。然而,经银行确认,汇入虚假账户的款项已被全数提领,资金去向不明。
纳米医材在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一方面向汇款银行通报诈骗情事,另一方面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报案。
目前FBI已受理此案,正在追查资金流向和相关嫌疑人。
▌损失恐难追回,商业电子邮件诈骗(BEC)警钟再响
根据纳米医材公告,此案件无法获得保险理赔,预计最大损失金额达142.5万美元,最终损失将视调查结果而定。这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不仅是财务上的重大打击,更暴露了跨国企业面对新型态网络诈骗的脆弱性。
纳米医材强调,公司正全力配合相关机构调查,同时重新检视内部作业流程,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并加强防诈骗邮件教育训练,检讨后续应变处理措施。
此案是典型的商业电子邮件诈骗(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BEC)。诈骗集团通过入侵或仿造企业电子邮件,冒充高层或合作伙伴,诱导企业将款项汇入虚假账户。据FBI统计,BEC诈骗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攀升,2022年已达数十亿美元规模。
跨国企业因业务往来频繁,汇款确认程序复杂,更容易成为攻击目标。此案特别值得警惕的是,诈骗集团精准掌握了企业股利发放的时程和内部沟通模式,显示出高度组织化和事前情报收集的特征。
纳米医材子公司遭遇的诈骗案,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数字化时代,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从传统的电话诈骗到如今的精准网络攻击,企业防诈工作面临全新挑战。
专家建议,企业应建立多重验证机制,特别是大额汇款必须通过电话、视频会议等不同渠道进行二次确认;定期更新网络安全系统,加强员工防诈意识培训;与银行建立特殊交易预警机制,设置汇款延迟到账时间窗等防护措施。
随着FBI调查的持续进行,此案的最终结果仍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涉及两岸三地与美国之间的跨国诈骗案,再次凸显了全球合作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性。对企业而言,强化内部控制和提升防诈能力,已成为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一环。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