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当成我们自己的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的本能是保护和引导孩子,通常认为自己最了解什么对他们最好。对于婴儿而言,这种想法通常成立——我们必须承担起管理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责任。然而即便是新生儿,也会以令人谦卑甚至恐惧的方式展现个性。试想那些不肯睡觉或拒绝进食的婴儿。新生儿学与婴儿发展领域的专家强调,适应宝宝的个性与需求至关重要。
当家长因孩子缺乏动力、人际交往困难或学业表现不佳前来咨询时,我们首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谁的问题?” 这本是反问句式,但父母常困惑地望着我们。当孩子因被两个朋友排挤而哭泣,或在全班面前遭老师批评时,父母很容易觉得这也是自己的问题。目睹孩子受伤令你心痛——没有什么比目睹他人虐待自己的孩子更能激起父母的愤怒。这种痛楚甚至可能在你孩子早已忘记此事后仍萦绕不去。但归根结底,这是你孩子的困境,而非你的。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学会“退后一步”的智慧。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安全网”,告诉他们“无论遇到什么,爸爸妈妈都在”,但不能做他们的“挡箭牌”,替他们隔绝所有伤害与挑战。当孩子在被排挤后主动想办法修复友谊,当他们在被批评后默默改正错误,这些在困境中长出的能力,比父母的“完美保护”更有力量。那些让你辗转难眠的“孩子的问题”,或许在孩子眼里,只是一次需要自己面对的小考验——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坚韧,也比我们以为的更需要机会证明自己的坚韧。
别让你的焦虑,掩盖了孩子成长的可能。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父母能做的,不是把孩子的课题扛在自己肩上,而是教会他们解题的方法;不是替他们避开所有弯路,而是让他们有勇气在弯路上探索方向。当你终于放下“这是我的问题”的执念,你会发现,孩子不仅能自己解决问题,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长成更独立、更有担当的模样——而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毕竟,我们终要学会放手,看着孩子带着从困境中学会的本领,从容地走向属于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