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与边界!“爆料王”王腾与雷军的小米叙事
2025年9月8日,小米集团的一封内部邮件宣告了“王腾时代”的终结。这位曾被雷军盛赞为“年轻干部里面六项全能人才”的少壮派高管,因“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和“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行为被辞退。
当晚,王腾在微博上的道歉显得克制而体面,但字里行间透露的不舍与遗憾,却为这场人事变动增添了耐人寻味的注脚。
王腾在小米的八年,恰是小米从手机巨头向生态型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从产品总监到河南分公司负责人,最终执掌Redmi品牌,这条晋升路径本身就折射出小米特定阶段的人才观——重用敢言敢为、能与用户直接对话的“网红型”高管。
在社交媒体上,王腾以“爆料王”著称,时常提前透露新品信息,这种与传统商业保密文化背道而驰的行为,在特定时期甚至被默许为小米营销策略的一部分。
雷军那句“除了我们腾总动不动泄密被罚款以外,我的口碑还是可以的”,看似调侃,实则揭示了公司对这种行为某种程度的宽容。
这种宽容背后,是雷军独具匠心的人才管理哲学。
小米作为从互联网基因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曾一度崇尚扁平化、去权威化的管理风格。雷军对王腾的包容,与其说是对个别人才的偏爱,不如说是对一种组织文化的坚持——允许试错,鼓励创新,容忍某些“无害的越界”。甚至在王腾因与小说角色同名而被网友戏称为“王腾大帝”时,他本人也能顺势回应“没有任何单干的想法”,巧妙地化解了可能存在的猜疑。这种互动模式,在小米快速扩张期确实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传播优势。
然而,企业的成长必然伴随着规则的完善。当小米从创业公司迈向世界500强,从手机业务扩展到汽车等新领域,原有的模糊地带必须被重新界定。
王腾的“爆料”行为从营销策略变为“泄露机密”,从“以下犯上仍被包容”到“触及红线被辞退”,这一转变标志着小米管理文化的深层变革。
特别是在雷军将重心转向造车、卢伟冰接管手机业务的背景下,王腾作为“重要承接者”却突然出局,更凸显了小米在战略转型期对纪律性的高度重视。
王腾的离去令人想起科技企业中反复出现的经典命题——创新与规则之间的张力。
乔布斯曾言:“创新来自人们在走廊中的随机相遇,而不是被告知要去做某件事。”但即便是最崇尚创新的企业,也需要在自由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王腾式的“爆料”文化在小米早期为其赢得了关注度和用户亲近感,但当企业规模扩大、竞争加剧时,同样的行为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评估结果。
从更宏观视角看,王腾事件反映了中国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管理范式转型。随着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曾经被容忍的“越界”行为不再获得豁免权。
华为的任正非早有断言:“企业规模小的时候,靠英雄;企业规模大的时候,靠制度。”小米对王腾从包容到辞的态度转变,正是这一规律的生动体现。
王腾在告别微博中写道:“先休息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这句话或许暗示着,即使在个人与组织的叙事暂时分离后,那些曾经塑造小米精神的特质——敢于表达、亲近用户、不畏试错——仍将在别处延续。而对小米而言,失去一位“爆料王”的代价,换来的可能是更加规范、更具可持续性的管理体系。
在王腾与雷军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制度完善过程,更是一个行业从青春莽撞走向成熟稳重的缩影。企业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告别,有些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组织,都是如此。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