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越深,伤越狠?其实是你“要”得太多
那天晚上,我和老婆因为一件小事吵到凌晨两点。啥事呢?就因为我忘了把她晾在阳台的衣服收进来。她红着眼睛说:“你从来就不把我的事放在心上!”我火气“噌”地就上来了:“就这么点事,你至于吗?”哪知道她回了一句:“是啊,至于。因为我对你期待太多了。”
那一刻,我哑火了。
说实话,咱们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把爱变成一把秤。一边拼命往里扔期待,一边等着对方回报——“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能这样?”“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为什么不理解我?”
结果呢?爱得越深,秤翘得越高,摔下来的时候越疼。
一、我们吵的不是架,是失望
我记得刚结婚那会儿,我总期待她像我妈一样,把我每顿饭都想得周到、每个衬衫领子都烫得平整。而她呢,盼着我像她爸那样,沉默可靠、赚多少钱都如数上交。
结果?两个人都累得半死,还都觉得对方“变了”。
这不是我们特有的毛病。你看看身边:
老妈子盼着女儿考全班第一,结果卷子一发下来,家里秒变战场;
老婆盼着老公升职加薪,可他偏在节骨眼上辞职创业,两人冷战三个月;
老爸喝多了抱怨:“我为这个家付出一切,你们谁看得见?”
我们不是在气对方“做错了什么”,而是在痛“你为什么不是我期待中的那个你?”
二、越亲近,越放肆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们能对同事客气,对朋友包容,甚至对快递小哥说“谢谢”,却偏偏把最臭的脾气、最高的期待,统统砸向最亲的人。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心底认定:“你是我的人,你就该懂我。”
一旦对方没接住这份“该”,委屈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止都止不住。
三、止损,不是不爱,是聪明地爱
我后来学乖了。不是降低爱,而是调整“要”的方式。
把“你应该”换成“我希望”
以前我说:“你怎么又没洗碗?”
现在我说:“我希望咱俩能一起收拾厨房,那样我会觉得很暖。”
语气一换,战争避免一半。
学会“暂停”,比学会说道理更重要
我现在一旦觉察到情绪快炸,就主动说:“停,我们现在都进房间冷静十分钟。”
这招是我从一本讲情绪管理的书里学来的,叫《情绪共生》。
十分钟后,往往谁都不想吵了。
说到底,爱不是彼此捆绑、互相索取,而是两个完整的人,愿意并肩走一段路。
你疼他,不代表他有义务永远不让你疼;
你爱他,不代表他能满足你所有的梦。
真正的亲密,不是我把你变成我期待的人,
而是:“我看见真实的你了——就这样,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