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行期并没有值得怀念的

文/挪威

最近很多人在社交媒体怀念经济上行期,描述着那时候钱来得多快多容易,商场人头有多猛,售楼部看房的大巴都停不下,千万资产在售楼部销售面前也是小弟弟,都得交了茶水费才能排队看房。

说到房地产我对那个时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开发商建个大门,就可以联手银行开始收房客的钱,这就像开健身房的弄几个跑步机和一些哑铃就直接摆张桌子开始卖健身房的年卡。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我觉得健身房收完钱不跑路是非常有商业道德的。

而上述这些记忆其实在我脑子里统统不存在,所以人其实不是活在整个世界里,人是活在一个切片的世界。在我的切片世界里,我对经济上行期有青少年时期的印象,大概是两点。

第一是我爸去扛包,一般而言,总是能找到需要扛包的,后面他转做工程,一般而言,总能找到需要做工程的。

后来我爸给我们家装修,都是打工赚一笔就买一个家具,买完了就出去赚,我们家第一台电脑,先买的显示器,隔半年才买的键盘,导致那半年我就只能端详它,放在房间里给同学展示用,因为展示这种东西有个显示器就足够了。

第二是县城城管队伍人员充沛,我妈那时候推着车去摊饼,从早到晚都需要和他们打游击战,在一些老旧小区车开不进来的小路上卖,会安全很多,因为这帮人懒得下车。

现在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踪迹了,逢年过节回家,大家摆摊出属于爱往哪摆往哪摆了,只要你不把摊支在路中央好像没人管你,这支队伍神奇般地消失了。我有一些朋友在当地体制内,我问过原因,其实很简单,没这么多钱养这么些人了。

我上大学时应该也属于经济上行期,我那时候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上大学那座城市的房价涨幅荣登全球第一,大家倒不太担心自己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普遍讨论的是打工无意义,因为房价涨幅已经快到一年涨幅顶你十年打工不吃不喝的收入了。

那会儿各种校园贷网络贷也非常普遍,卖腰子买苹果手机也发生在那个时期,后来有学经济的朋友给我解释,说是繁荣是因为每个都在大大小小的维度上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行走的货币发行机。

有钱的就买房用自己的债务向市场投放货币,没钱的就消费贷也用债务向市场投放货币,每个行走在路上人都是货币发行机,而未来的钱一把花掉总是很爽的。

其实现在我明白了,我对经济上行期的几个记忆点本质上都是债务扩张带来的,因为债务扩张所以有工程可以做,所以地方有钱可以养一大堆人再弄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草坛花坛装模作样地讲文明,房价涨幅可以荣登全球第一……

我对这一切其实没有太大感受,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对这一切都没太大感受,因为大部分人拿的是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劳动所得。

所以你们在怀念什么呢?怀念房价一年涨幅超10年工资的时期吗?怀念毕业立马能找到工作的时期吗?但在这样的房价涨幅面前,找到工作是很值得期待的事情吗?

你吃到的红利只不过是能相对比较轻松拿到手的工资性收入,而你要付出的,是整个家族6个钱包再加几十年债务的安居成本/生育成本,其实这并不值得怀念。

2016年我毕业,拖着行李箱来到了湖南省第二省会广州,然后从广州去往佛山,绿皮火车坐了七八个小时,整个人腰酸背痛,坦白讲,我一点都不怀念那个夏天。

我同样不怀念第一次吃肯德基的那个秋天的夜晚,全家人跟过年似的,不过我们那个城市确实那时候只有1家肯德基。

后来从一个行业到另外一个行业,做成了一些事,做砸了更多事,我意识到,其实真的无所谓上行的时期和下行的时期,只有扩张的市场和收缩的市场。

永远能够跳到一个扩张的市场,这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