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科学家眼中的“长寿身材”:1个部位要细,2个地方要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长寿身材”通常具有三个显著特征,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部位要细,两个地方要粗!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聊聊,科学家眼中的“长寿身材”,到底有哪些特征?

科学家眼中的“长寿身材”

1个部位细,2个地方粗

众所周知,肥胖是加速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脂肪分布的位置不同,对衰老与寿命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2025年8月,《欧洲心脏杂志》(EHJ)发表的一项涵盖2.1万名参与者的研究,通过全身成像技术测量了人体脂肪的体积与分布,并深入分析了其与心血管衰老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内脏脂肪的堆积与男性和女性心血管衰老加速均存在相关性。具体来说,腹部脂肪较多会明显加速男性心血管系统的老化;相反,腿部和臀部脂肪较多,则有助于减缓女性心血管的衰老进程。因此,该研究指出,理想的身体脂肪分布应是——“细腰”配上“粗大腿”和“粗臀围”,这样的体态或许更有利于心血管保持年轻状态。

500

研究截图

具体而言,研究发现:内脏脂肪每累积1升,心血管系统的衰老速度会加快约0.66年;而对女性来说,腿部和臀部脂肪每增加1公斤,则可延缓心血管衰老约0.5年。

此外,这三个部位的“粗细”,不仅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还会显著影响整体死亡风险。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BMJ)上一项涵盖超过253万人的研究显示:腰围较粗(腹部肥胖)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较高;相反,大腿和臀围较大的人群,死亡风险则相对较低。

500

研究截图

具体数据表明:腰围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上升11%;大腿围每增加5厘米,该风险降低18%;臀围每增加10厘米,风险下降10%。综合多项证据,“长寿体型”往往具备三个明显特征:腰细、大腿粗、臀围大。

500

健康时报图

做好这3点

帮你练出“长寿身材”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想,“我的身材是由基因决定,怎么改变?” 别担心!虽然先天因素有影响,但通过后天的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善身材,减少内脏脂肪,增加下肢肌肉量,向长寿身材靠拢。

长寿身材的目标非常明确:减腰围:核心是减少内脏脂肪、腹部脂肪;增臀围、大腿围:核心是增加这些部位的肌肉含量,而不单是脂肪。

一、规律运动:“练”出长寿曲线

运动是同时实现“减腰围”和“增臀腿围”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1. 减腰围(减少内脏脂肪):首选有氧运动,这是燃烧全身脂肪(包括内脏脂肪)的利器。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45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推荐:快走、慢跑、游泳、骑行、跳操。运动时心率加快、微微出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即可。

同时推荐加入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效率更高,能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热量,并产生“后燃效应”。如“全力冲刺跑30秒,慢走1分钟”,重复6-8组。或选择开合跳、高抬腿、波比跳等动作循环练习。

2. 增臀围、大腿围(增加肌肉量):很多中老年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肌肉流失”“肌少症”,而增加肌肉、防止肌肉流失必须做力量训练。肌肉的增加不仅能改善体型,更能提升基础代谢,让你变成“长寿身材”。

推荐三个黄金动作:深蹲(能全面刺激臀部和腿部肌肉,可以从自重深蹲开始);臀桥(精准刺激臀部,找回久坐后“消失的臀部”);弓步蹲(改善腿部线条和平衡能力)。每周进行2-3次下肢力量训练,选择4-5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4组,每组8-12次。

500

健康时报制图

二、健康饮食:“吃”出长寿身材

饮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身材,吃对东西,才能减掉坏脂肪,长出好肌肉。建议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吃”优质蛋白:蛋白质是构建肌肉的原材料,还能增加饱腹感。推荐:鸡胸肉、鱼虾、鸡蛋、牛奶、豆制品(豆腐、豆浆)、瘦牛肉。

500

十大优质蛋白

✅“要吃”优质脂肪:健康的脂肪有助于激素平衡和减少炎症。推荐:牛油果、坚果(每天一小把)、橄榄油、深海鱼(三文鱼、鳕鱼)。

✅“要吃”全谷物/膳食纤维:提供持久能量,稳定血糖,促进肠道健康,减少腰围。推荐:糙米、燕麦、藜麦、全麦面包、红薯、玉米以及大量的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

❌“不要”添加糖:糖是导致内脏脂肪堆积的“元凶”之一。避开:含糖饮料、奶茶、蛋糕、饼干、冰激凌等加工甜食。

❌“不要”坏脂肪:反式脂肪和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危害心血管健康。避开:油炸食品、膨化零食、人造黄油、肥肉。

❌“不要”精制碳水:容易导致血糖飙升,促进脂肪储存。避开:蛋糕、面包等,以及白米饭、白面条适量食用,最好用全谷物替代一部分。

500

健康时报 任璇 摄

三、生活习惯:“修”炼出好身材

1. 耐心坚持:改变体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3-6个月的持续努力才能看到明显变化。不要因为一周没效果就放弃。

2. 睡眠优先: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升高,更容易囤积腹部脂肪。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不要熬夜。

3. 管理压力:通过运动、瑜伽、爱好等方式减压,因为高压同样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

4. 减少久坐:每工作1小时就起来活动5分钟,倒杯水、伸个懒腰,积少成多。

古人眼中的好身材

500

500

古人对“好身材”的审美标准与现代流行的大长腿、A4腰等标准截然不同,它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以及社会阶层观念之中。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审美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以“匀称”与“仪态”为核心

古人更看重整体的比例、姿态和气质,而非单纯的瘦或性感。

“修短合度”:这是《洛神赋》中曹植形容洛神的经典描述。意思是身材高矮胖瘦恰到好处,比例协调。既不追求骨感,也不崇尚肥胖,而是讲究自然和谐的体态。

“体态轻盈”:古人喜欢“轻盈”的体态,这与“弱柳扶风”的意象相关。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并未强调其胖瘦,而是突出其风姿与神韵。汉代赵飞燕“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也体现了对轻盈体态的欣赏。

500

二、不同朝代的审美差异

汉代:纤细轻盈。

以赵飞燕为代表,崇尚“楚腰纤细掌中轻”,追求苗条、轻盈的体态。但并非病态瘦弱,而是健康、灵动的纤细。

唐代:丰腴华贵。

这是最为人熟知的“以胖为美”时期。但“胖”实为“丰腴”或“丰肌秀骨”。代表人物杨贵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肥胖,而是体态丰润、肌肤饱满,象征着富贵、健康、生命力旺盛。这与唐代国力强盛、崇尚奢华的社会风气相符。审美核心是“丰而不臃,腴而不腻”,讲究曲线美和雍容华贵的气度。

500

宋代以后:清瘦含蓄

随着理学兴起,审美趋向内敛、含蓄。文人阶层欣赏“清瘦”、“婉约”之美。女性形象多为“削肩细腰”、“弱柳扶风”,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追求一种病态美或书卷气,体现柔弱、娇羞、内秀的特质。

三、对女性身材的具体描述

肩颈:“削肩”(纤细的肩膀)被视为美人标志之一。

腰肢:“细腰”是普遍追求,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但“细”不等于“瘦骨嶙峋”,而是柔韧、有曲线。

500

手足:欣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手指纤细柔嫩,皮肤白皙细腻。

小脚(缠足)在宋元以后成为畸形的审美标准,是历史糟粕。

整体气质:古人更看重“神韵”。一个女子即使身材不完美,但若举止优雅、气质出众(“风姿绰约”、“仪态万方”),仍会被视为美人。

500

四、男性身材的审美

男性更强调气度、威仪和力量感。理想形象是“堂堂正正”、“虎背熊腰”、“龙行虎步”,体现阳刚、稳重、有担当的气质。如《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张飞的描写,突出其魁梧、威猛。

古人眼中的“好身材”:

不是单一标准:从汉代的纤细、唐代的丰腴到宋明的清瘦,审美随时代变迁。

重视比例与气质:强调“合度”、“匀称”,更看重仪态、风度和内在神韵。

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审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哲学思想和阶层观念。

追求“和谐美”:无论是丰腴还是清瘦,都以自然、和谐、有生命力为最高境界。

因此,古人眼中的好身材,是一种融合了形体、仪态、气质和文化内涵的综合美感,远比现代单纯的体型标准更为丰富和深邃。

来源:河南卫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