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93阅兵最深切的感受:中华子弟再不必拿血肉之躯捍卫国家尊严了

500

今天更应该记住以血肉之躯捍卫尊严的历史

记得抗美援朝时开国领袖毛泽东说过一句令人泪目的话:美国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什么意思?“钢”在这里当然不仅指钢铁,而是泛指物质力量,包括武器装备、物资供应等;“气”更不是指生气赌气,而是指精神力量,包括士气、意志力、民族精神等等吧。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美军在物质力量上占据优势,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物资供应,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高昂的士气、坚强的意志力和深厚的民族精神,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美援朝是自1927年建军以来,这支人民军队所进行的力量最为悬殊的一场与对手的较量。

1950年中国的国民人均收入约为24美元,甚至没有一个准确的世界排名。而美国当年的人均收入在1600美元以上,排名世界第三位,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第一;

1950年中国国内年产钢60万吨,排在世界第二十六位。美国当年钢材产量近8800万吨,高居世界第一。不光数量是中国100多倍,在钢材质量和特种钢材等细分方面更是有着巨大优势;

当时的美军拥有航母和护航航母近100艘,排水量5万吨以上的舰艇数十艘,中国超过1万吨排水量的舰艇数是零;

中国所有的空军战机均为国军和日军侵华时期的遗留(当时还未得到苏联最新的米格战机);美军则拥有最新式的喷气战斗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碾压我国空军;

唯一说得过去的是我们的人口,1950年我们的人口为5.7亿,同时期的美国是1.5亿。在正规军方面中国550万对美国150万人也是占了压倒优势。这当然是优势,意味着可运用兵力和可动员兵员基础雄厚。

但我们的子弟却是拿着万国武器,穿着单衣。嚼着炒面走上抗美援朝战场的。麦克阿塞扬言打完朝鲜战争回去过圣诞并非妄言。

这场战争从2014年公布的数据看,中美两个主要对手间,美国死亡36574,中国死亡197653,中国的烈士是美国死亡人数的5倍多。

这5倍多的差距,不是战略战术的差距,而是武器装备差距带来的结果。

我们的子弟,硬是用落后的装备,靠着合理的战术,顽强的意志,“赢”得了战争,把推进到鸭绿江畔的“联合国军”硬生生推了回去,之后,再也没有让其越过三八线。

500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

时光荏苒,从1953年7月27日到2025年9月3日,时光之舟划过了72年,2025年9月3日从天安门前碾过的不仅仅是钢铁洪流,它更是技术赶超的洪流,信息包裹的洪流。它是海陆空天四层钢铁包裹的洪流。

93阅兵不仅是一次国家力量的集中展示,更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中国军事装备从"追赶者"到"并行者"的质变内核。这种突破绝非简单的技术参数提升,而是整个研发范式从"解决有无"转向"定义标准"的哲学跃迁。    这场钢铁洪流的阅兵式,实则是中国军事科技从"实验室创新"到"战场创新"的成人礼。当外媒聚焦于装备数量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建立的"需求-研发-应用"正向循环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军事创新不再依赖个别军兵种的武器装备的跃进,而是整体性、全方位、时代性的跃进。

是的,这支人民军队不仅传承了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所说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英雄气概。而且在技术装备上也达到了与世界一流水平不相上下的程度。

如果说72年前我们是钢少气多,那么现在我们是钢多气更雄。当滚滚的铁流卷起纪念堂前的红旗时,开国领袖请看看吧,当代的中国子弟可以身披重甲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了,钢少气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500

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说,人民军队终于也成了钢铁洪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