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火笔下抗战时期的《战争与人》

王火笔下抗战时期的《战争与人》

——童霜威心目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的特有内涵

2025-09-05

 

不知为何,前天收到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后,就有了种急迫,甚至迫不及待的阅读要求,但今天换成了《战争与人》,这也许首先是因为标题使然吧!不妨将之,其实也是作为替代观看电视剧或电影以调节精力的另外一种的方式。事实证明,这依然是有效的!

现在我看到的这部以《战争和人》命名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其实是由先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和《枫叶荻花秋瑟瑟》三个单行本构成的。作者王火(王洪溥)前后写了两个十年,中间又因文革内乱文稿被毁、思绪踌躇而间隔二十年。作品荣获1998年4月20日颁发的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4日深夜,启读其中的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北京第一版,2025年2月第八次印刷),当晚就读完了前两卷,至6日晚读完全书。

这部小说反映的是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法律,作为国民党“中间派”的失意学者政客童霜威,在抗战爆发前后混迹于南京、武汉官场,屡屡遭到国民党权臣势力排斥,内心苦闷,难以有所作为,既希望积极参加抗战共赴国难,但却因郁郁不得志而不时逃避的复杂心理过程。

在此期间(1936年12月~1938年11月),先后发生了西安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武汉沦陷、汪精卫既将叛国成为当代最大汉奸等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着墨于这位学富五车,具有坚定爱国意识,混游于当时学界官场的失意学者政客,从南京到武汉,去香港回到“孤岛”上海,内心艰难挣扎的社会性心理嬗变的演进变化。

第一卷 双十二,狂飙从西安来(1936年12月)

南京潇湘路的三位邻居都在关注蒋的行踪进退(中枢混乱)

在西安事变爆发后,混迹于政坛并不得志的前律师,时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秘书长、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的童霜威,在当时的南京城内外围绕被张杨扣押的蒋中正的生死及未来安排,展开新一轮权力角逐中体现的某种真实心态。

小说的主要人物,童霜威(啸天)和他在位于玄武湖畔,在家就可以眺望紫金山、北极阁的潇湘路的两位邻居CC系叶强(秋萍、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黄埔系何应钦派管仲辉(慎之,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童霜威同父异母兄弟童军威,他那个好动、爱养鸽子、喜好集邮的儿子童家霆,他的秘书孙村、司机尹二、门房刘三宝(“老寿星”)和厨娘庄嫂相续亮相。

同时,揭示了时任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谢元嵩,围绕吴江县长江怀南贪腐案进行活动,从而揭示了当时南京官场官官相护、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腐败情形。其中,既栩栩如生描绘了中国传统“人情社会”下当时南京官场庸俗腐败的运作,也涉及到20世纪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当时旧中国建立的新社会生态。

中国社会素来大都是一个人情社会。高居各地与首都的社会中上层,为数不多,但家族成员繁茂,源自平时涉及众多人情世故交往而建立并彼此依靠而形成的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在这张网中的人,为了彼此共同利益,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对置身其外之人,则事不关己,冷若冰霜。《红楼梦》中,“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丰年好大,珍珠如土金如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关系,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体现。

第二卷 旧梦新怨,一支金陵散曲(1937年2月至6月)

童霜威神秘而怪异的苏州之行(思念前妻)

面对漂亮二婚夫人方丽青的骄横无知,尤其是这个出生于上海巨商家庭但却连初中都没有念完没文化的年轻女人,其屠杀烹煮前妻所生儿子养的准备参赛信鸽的野蛮行径,促使童霜威在江怀南的着力安排下去了趟苏州,主题即是缅怀已被国民党杀害的前妻柳苇

流逝的情感生活意欲愈来愈浓,于此也反映出这位在日本学成归来的法学教授,在918、128和77事变爆发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的愤慨与国家前途的担忧。

此时,又冒出来前上海地方法院院长、也是童二次婚姻介绍人的褚之班,因涉贪腐案发受到中惩委“柔性处罚”后,如同青红帮做法一般在南京街头对童发起的凌厉诬陷的流氓行径。因无具体派系身份而缺乏强大政治靠山,进一步在国民党上层权力分配的倾轧中受到排挤打击的序曲继续上演。

褚藉同仁之名为童介绍结婚对象,为的是在司法界上层积累人脉;在上海向其妻送重礼,是为了在涉及到自身案件时童能高抬贵手。而一旦自己目的没有达到时就马上翻脸,不加掩饰地暴露出其青红帮的司法流氓本色——这也许才是一些人在人性上的真实面目!

遗憾的是作者并非旅行家,对于苏州园林尤其是四大著名园林,只涉及到其中的网狮园、拙政园;更不是美食家,对江南的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同样缺乏深入的品尝与介绍。

第三卷 “八一三”前后,那个不平凡的夏天(1937年6月至8月)

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社会墨菲定律)

以被动辞职方式,童霜威被免去了司法部秘书长、,中惩委委员兼秘书长职务。从其自身对之的反应上看,他不但因缺乏朝中势力的支持与庇护,个人心理素质及应对之策也非常欠妥。随后,在家以著书立说,力求排解并消蚀内心的苦闷;在管仲辉帮助下,借助汪精卫之力谋得一个家乡丹徒的“国大代表”资格。

此时,八一三淞沪会战已经开始。中国人的血是热的,盼这一天已经许久了,但长期抗战将给国家和普通老百姓意味着什么,此时兴奋的人们其实还来不及多想。而随着决定保释前妻弟柳中华,童也向前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第四卷 意马心猿,谪居流离(1937年8月~11月)

逃离已被日机轰炸的南京迁居徽南小县城(南黎缤纷)。

为跑空袭警报,霜威带着儿子短时迁居到江怀南老家南黎县城江府,并与南氏兄长江聚贤、现任南黎县长朱大同、下野师长王汉亭交好。此间,在从沪途经南京到南黎途中,其妻方丽清与其新承认的门生江怀南逃亡在南京家首次私通,为其随后的家庭悲剧埋下重重的伏笔。最为可悲的是,童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更没有任何防备。

随后,童决定挈妇将雏启程经安庆去武汉共赴国难。

法定配偶与他人通奸,这应该是令男人异常愤恨并且被严重羞辱的一件事情。其中,年龄相差过大、没有共同生活追求而搭配夫妻,如果这个女人虚荣心太强,行为缺乏自恃;同时男人对之又缺乏得力约束与足够的防备,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就大都难以避免。尽管起因多种多样,关键还是在于这些女人内在人性卑劣的基因没能得以抑制,毕竟性行为是通过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的。

第五卷 滔滔洪波曲,武汉有低调(1937年11月至12月)

多少有些尴尬的回声(汪于都不可靠)。

在政坛上无依无靠的学者官僚童霜威,这时到汉口来的实际目的既是为着共赴国难,其实是为了东山再起。然而,在那些国民党当权者眼中并没有多少实际利用价值的这位国大代表,在僧多粥少的武汉三镇权力圈中又能有何作为呢?

于是,他只得带着老婆和儿子乘火车经广州南下香港,被长期虐待的方丽清丫鬟金娣也在这次南下途中被日本飞机炸死。如果作为当时全国抵抗中心的武汉,在一位国民党员眼中也不过如此的话,那么自己的前途究竟在何方呢?

行前,前秘书冯村告诉了霆他母亲的政治信仰和归宿,舅舅柳忠华被监狱释放后也在武汉现身,开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第六卷 啊!血雨腥风南京城(1937年12月)

童家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中国人的不屈抵抗)。

在中山门阵前临时提升的国军教导总队少尉连副童军威,拒绝了南京卫戍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管仲辉中将给予他的特别通行证与“逃生秘籍”,在南京城下死战不退,英勇殉国。潇湘路一号童家的三个佣人,与尹二新婚后的厨娘庄嫂在难民营掠后宁死不屈,自我毁容后被日本鬼子杀害;门房“老寿星”刘三保在日本宪兵进入别墅的当晚杀掉两个日本兵后,也被枪杀;汽车夫尹二被国军拉夫后下落不明。而夏保长父子都当了汉奸。

本书基本复盘了在唐生智自告奋勇守南京之后,在这个龙蟠虎踞、两面背江、难以坚守的孤城,这位在口头上慷慨激昂,誓与南京共存亡,实则希冀藉此重新取得兵权的前湖南军阀,数次变更守城作战计划,频繁出现战役指挥混乱,自己却在城池沦陷的前一天就乘坐小火轮提前渡江逃跑的历史事实。不是当时的国军基层官兵作战不英勇,而是受制于当时“陶德曼调处”的严重政治骚扰,当时南京高级指挥机关缺乏坚定的作战意志,最终功败垂成!随后,超过美国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造成死亡人数总和,死难同胞超过三十万人的南京大屠杀就发生了!

战争就是战争,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如果将其他的因素掺杂其间,必然自受其辱,如莫斯科在乌克兰战争初期的那般表现。战争的最高原则就是赢得胜利,因此该打能打胜的时候就要坚决地打,李宗仁指挥杂牌军就打赢了台儿庄战役;该撤就要坚决的撤,如在国军节节抵抗下,日军已从长江南北两岸逐渐进击武汉时,对武汉和川江以东长江防线的递次弃守。因此,在非战之地的南京演出这样一出违背当时中国国力和在淞沪会战中遭受严重损失军队现状的闹剧,并且,此时吴福线、锡澄线业已难以使用的情况下,守南京就成为一场政治表演。

当时来自桂系,中国大本营高级参谋后曾任作战组长的刘斐将军提出的作战方案是,将国军主力部队部署在长江北岸伺机而动,象征性地守南京,使用16个团就够了。从战略角度讲,这不能不说没有道理。如果这样完全可以减少随后那十多万人的完全不必要的牺牲!

也因此,新中国建立时,刘斐就出任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第七卷 香港宦游人,满目兴亡事(1937年12月~1938年4月)

童霜威在港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知日更爱国)。

在当时香港巨贾季尚铭家中的猴脑宴上,童霜威坚决拒绝了假托中国名何之蓝的缅甸宝石商人,实则日本和知少将,欲请其携带女特务“小麦”去武昌联络国民党汪精卫改组派洽谈“和平”的要求。这个香港商人的真实背景,及其在他家经常聚会,如萧隆吉形形色色人等的真实面目,也就逐渐得以曝光。

在当时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之后,在所谓“战与和”的问题,国民党这些首脑人物依然摇摆不定,实在是国人最大的不幸!之前一度也曾坚决主张抗战的汪精卫,此时已经在日本战争机器面前吓破了胆,进而对中国的抗战前景极度悲观。在其所谓“和平”主张的背后,从“低调”走向堕落,最终完成了背叛民族,甘做日本人傀儡,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成为当代中国历史上最大汉奸的历史蜕变。

正是从这个历史角度上看,当时国民党要领导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希望的确是非常渺茫的!

第八卷 潮生潮落,海天悠悠(1938年6月~11月)

为苟全返回“孤岛”与家人团聚(立于“危墙”之下)。

在面临巨大人身威胁的情况下,加之叶秋平也向其提出了逆向的同样使命时,童霜威同样选择了以托病为由,表面敷衍,事实上内心坚决拒绝了同样的提议。同时由于受到方丽清的经济控制,在失意军人管仲辉悲观抗战情绪的影响下,他最终选择了返回上海租界。其本意是摆脱在香港的人身险境,同时解决自身的家庭经济主导权的问题。然而,看上去这可能是一厢情愿,而将自己直接置身于“危墙”之下。

此时,那个中央社记者张洪池也露出了其中统特务的本来面目。这些游走四方,见缝插针的“包打听”,干的都是些龌龊的特务勾当。

这里所指的“危墙”,其一,其妻的家人本来就是唯利是图的主,个个都浸泡在钱眼之中。从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方的两个兄弟在生意场上本身就与日本人有着深度的勾连,这在当时正是酝酿汉奸最有效的发酵基。其二,在日本人占领上海华埠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已完全被日本占领区所包围,是谓“孤岛”。随着欧洲战场苏德战争1941年行将爆发和日美关系恶化,因此,从国际环境而言,今后租界的所谓安全是没有切实的保障的。

                                   初稿写于2025年9月5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