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午夜噩梦中觉醒:不妙!俄罗斯能源战略正加速美帝霸权倾覆

最近不断有朋友让我点评,涉及到中俄能源大单,互相免签和远东自贸区将开启。或许,这三个议题算是老生常谈!甚至,笔者多年前还义务翻译过远东自贸区政策的文件转交给龙江政府作为内参。即使如此,我从未表示过乐观态度!甚至,在我看来,这也是一道送命题!原因是,双方高层都希望战略落地,但是,此前由于双方高层也都没有下最后的决心,再加上,双方境内都活跃着海量的第五纵队不断散步的各类离间谣言也常常奏效,包括移民问题、历史的领土问题、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等等不断让双方各有疑虑。这使得这个议题显得敏感和难以把握。

但由于双方都长期坚守睦邻友好政策,且双方都没有别的选择(西方仇视俄罗斯,也仇视中国,面对西方的战略包围意图,中俄一直处于唇亡齿寒,报团取暖的状态)!!!再加上双方的互信还是有机会由量变到质变,趋于成熟!那么,标志着中俄联手的以上三个标志性议题,以及系列重磅的战略合作问题,就有机会瓜熟蒂落!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参与点评一下这个事情。

历史性突破往往隐藏在看似平凡的表象之下。当外界还在揣测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的真实性时,从克里姆林宫传出的消息显示,这项堪称"史上对华最大自贸区"的宏伟计划,很可能在2026年正式启动。这项一度阻力重重、被西方观察家讥为"空中楼阁"的战略构想,在刚刚结束的上合峰会之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

无独有偶,笔者早在普京出席阿拉斯加鸿门宴前几天,就已采取易学策略精准预言:普京访问阿拉斯加的经历将有中毒风险,而此行过后,俄罗斯将义无反顾地转向东方,或者说,普京将义无反顾的转向东方。

过去,俄罗斯一直亲欧仇美亲亚,希望在欧亚左右逢源,长袖善舞。但由于欧洲在美国的离间之下,最终采取了持续的敌对俄罗斯的行动。当然,俄罗斯其实从未对真正的敌手美国报以幻想。但是,由于可以利用川疯子获取更多好处。所以,普京也乐于与其周旋,甚至以身涉险,单刀赴会,去争取利益最大化。但最终仍然是与狼共舞,合作只是权宜之计,斗才是主旋律。

如今,我的俄罗斯转向东方这一预言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变为现实。由于宴会传出下毒传闻,双普会草草结束,普京快速回国避险。而笔者预言的核心算法逻辑是:既然在美国遇险,那么,就不可能对可能要自己性命的美国人以信任。既然不信任,那么,互相猜忌和利用,且充满不确定的合作,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既然不能和美国深度合作,同时,有因为北溪2被切断而遥遥无期的俄欧合作也不能继续下去。那么,就只能剩下唯一的选项:那就是站到东大这一边选择合作,或者叫做转向东方!

更令人震撼的是,预言的佐证来得太快!如果说上合峰会和阅兵式的各种秀恩爱是一大佐证的话!那么,在中国率先提出对俄罗斯公民试行免签政策后,普京总统立即作出回应,指示研究将对等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的政策。这种几乎同步的超级政策互动,绝非外交巧合,而是释放了两个大国深度战略对接的信号,彰显了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十足诚意与坚定信心。

一、午夜时刻的战略象征:东方经济论坛与俄罗斯的欧亚再定位

9月4日至6日召开的东方经济论坛,表面上是一场地区合作会议,实则是俄罗斯向世界发出的强烈信号:全球权力中心正在向东转移。来自7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齐聚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沙皇时代就梦寐以求的“东方窗口”,如今成为欧亚大陆新秩序的诞生地。论坛期间,老挝总理宋赛·西潘敦38年来首次访俄,绝非偶然。这个曾被美国疯狂轰炸的国家,如今选择与俄罗斯加强合作,象征着印度支那地区地缘政治取向的深刻变化。

更为关键的是蒙古总理的午夜会谈。奥云额尔登——这位曾在伊尔库茨克国民经济学院学习的蒙古领导人,用俄语表达的不仅是感谢,更是一种战略回归。蒙古作为中俄之间的缓冲国,曾经小心翼翼地在两大巨人间保持平衡,甚至还和外强中干的美国眉来眼去,如今明确选择加入俄罗斯主导的能源战略体系,标志着美国试图在欧亚腹地打入楔子的战略彻底失败。

俄罗斯的远东发展战略绝非简单的区域经济政策,而是深思熟虑的大战略。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遭受西方制裁以来,太多的恶性争斗让俄罗斯越来越清醒认识到:未来不在西方,而在东方。双头鹰不能再左顾右盼,犹豫不决了,必须做出选择了!向东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东方经济论坛正是这一战略的集中体现,其规模与参与国数量每年递增,今年70多国的参与度已经堪比许多全球性论坛。

二、西伯利亚力量2号:不只是管道,而是欧亚大陆的动脉

500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被地缘战略学者称为“本世纪最具颠覆性的能源项目”。这条总长2600公里的能源大动脉,从亚马尔油田出发,穿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布里亚特,在恰克图附近进入蒙古,最终抵达中国。其年输气能力高达500亿立方米,足以满足中国未来巨大的能源需求。

500

但这条管道的意义远超出能源贸易范畴。首先,它完成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多元化战略,彻底摆脱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北溪2号被美国强行扼杀后,俄罗斯加速东转,西伯利亚力量2号将成为俄罗斯能源安全的战略保障。第二,它创建了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实体连接,将三国利益紧密捆绑。第三,它改变了中亚能源格局,原本美国试图通过阿富汗将中亚能源南引的计划彻底破产。

最令人震撼的是该项目推进的速度与效率。2019年签署谅解备忘录,2022年完成技术经济论证和勘察设计合同,2025年3月获得蒙古国家评审委员会批准。这种速度在大型跨境能源项目中极为罕见,体现了参与各方高度的战略共识与政治互信。

“东方联盟”这个命名本身就充满地缘政治含义。它呼应了俄罗斯作为欧亚国家的自我定位,也暗示了一个新兴的东方战略联盟正在形成。这条管道不仅输送天然气,更输送着战略影响力、金融结算权和地缘政治向心力。

三、能源武器与货币战争:俄罗斯如何瓦解美元石油体系

鼎盛在以往文章中多次指出,石油美元体系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核心支柱,虽然,眼下美国将最危险的股市作为锚定物,但石油美元仍然是美国维系摇摇欲坠霸权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俄罗斯通过能源战略的东转,正在从根本上动摇这一体系。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的交易将完全绕开美元,使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本币结算,这是对美元霸权的直接挑战。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本币结算体系,绕过SWIFT系统,避免美国金融监控和制裁。这套体系正在扩展到其他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当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直接进行本币交易时,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就受到了根本性威胁。

美国曾经通过沙特与OPEC确保石油美元体系,通过制裁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维护美元霸权。但现在俄罗斯与中国创建的能源交易模式,为全球能源生产国提供了替代方案。伊朗、 委内瑞拉已经开始尝试类似模式,甚至沙特也开始考虑接受非美元结算。这迫使美国对相对软柿子的委内瑞拉实施军事施压。当然,伊朗此前与以色列的激烈对抗,背后也有美国的影子,如果不是实力不济,美国有无数个冲动,派兵将伊朗变成伊拉克第二。

特朗普任期内曾试图通过“能源主导”战略,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国,从而强化美国能源霸权。但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出现,使美国液化天然气的竞争力大幅下降。管道天然气比LNG成本低30%以上,而且不受海运风险影响。当欧洲被迫购买高价美国LNG时,中国却可以获得廉价稳定的管道天然气,这种竞争优势将重塑全球能源市场。事实上,能源重塑,也间接导致制造业重塑!毕竟,谁的成本低,谁最终会在市场上大获全胜!可以这样讲,当美国切断了北溪2,那么,欧洲的制造业2.0就已经胎死腹中,反而成全了东大的制造业2.0!!!

四、欧亚大陆整合:从地缘破碎带到战略共同体

麦金德的名言“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正在变为现实。俄罗斯通过能源管道网络,正在将欧亚大陆整合为一个紧密的战略经济体。西伯利亚力量2号只是这个巨大网络的一部分,与之配套的还有中俄铁路网、公路网、电网和通信网络。

如果说,印度和俄罗斯同时转向中国,让特朗普夜不能寐的话。那么,蒙古的转向尤其具有象征意义,足以让特朗普在午夜梦中惊醒。这个曾经最为担心被中俄吞并的国家,如今主动加入两国战略项目,表明地区安全架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美国在蒙古经营多年的民主基金会、NGO和影响力网络,在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战略需求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老挝的参与同样重要。这个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正在通过中老铁路与中南半岛联通,现在又通过俄罗斯与整个欧亚大陆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俄罗斯-蒙古-中国经济走廊正在连接形成泛亚欧(简称泛亚)网络,将东南亚、东亚、中亚和东欧连为一体。

这与美国提倡的“印太战略”形成鲜明对比。印太战略基于海洋联盟,试图通过美日印澳四边机制遏制中国,但如果印度淡出,那么,印太二字少了印字,战略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了;而俄罗斯推动的欧亚整合则是大陆战略,通过经济互联互通实现泛亚地区一体化,各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将实打实的推进下去。更何况,地缘战略的传统规律显示,大陆国家整合往往比海洋联盟更加稳固和持久。

五、历史的回响:从罗蒙诺索夫预言到俄罗斯的东方复兴

蒙古总理引用罗蒙诺索夫的名言“俄罗斯的强盛将来自于西伯利亚”并非偶然。这位18世纪的俄罗斯科学家和思想家早就预见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对于俄罗斯未来的关键意义。但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这个预言才真正有机会变为现实。

西伯利亚不仅是资源宝库,更是俄罗斯作为欧亚大国的战略纵深。苏联时期试图通过贝阿铁路和青年城市建设开发远东,但未能成功。如今,借助中国的资金和市场,俄罗斯终于鼓足勇气,真正启动远东开发。东方经济论坛、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远东开发区等一系列举措,显示俄罗斯已经正式将国家未来押注在这片广阔土地上。

俄罗斯的东方战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沙皇时代就向东扩张到太平洋沿岸,苏联时期与中国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当代俄罗斯终于找到了与东方邻居相处的正确方式: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战略协作。这种新型国际关系模式正在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更多亚洲国家愿意与俄罗斯合作。

六、特朗普醒来后的世界:美国战略失误与霸权衰退

0:00分,当特朗普从梦中强行醒来,惊慌地坐起来时,他将面对一个比可怕的噩梦更为残酷的现实:美国单极霸权时代正在终结!或者,可能会在他手底下终结!他将可能成为终结美帝霸权的“千古罪人”!他本来寄希望通过普京的阿拉斯加之行,将俄罗斯逐步绑定到美国战车之上,只是,让遇险的普京逃出生天之后,实际效果也适得其反!俄罗斯不仅仅不再考虑向美国靠拢,甚至更为坚定了转向东方的战略意向。

而特朗普意识到,导致美国一系列失误的核心原因,不是自己对所有盟友都抡起关税大棒,导致的众叛亲离!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因为东大越来越强大了!如果没有东大在背后撑腰,这些过去都卑躬屈膝的盟友,谁敢对美国说不呢?因此,既然绕不过东大,未来的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也必然会将坚定转向东方的战略意向。

所不同的是,俄罗斯的意向是合作!美国的意向是斗争!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实际上加速了美国影响力的衰退,退出TPP、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等一系列多边机制,为中国和俄罗斯填补权力真空创造了条件。或者说,特朗普的一切如意算盘,都正在被东大截胡!这使得美国不得不将东大视为战略敌手,而欲除之而后快!所以,未来,尤其是随着统一大业的临近,美国的各种小动作也会越来越多!甚至,特朗普石破天惊的想要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这种不惜一战来阻止东大崛起的意图,跃然纸上!

特朗普任期内的对俄政策也充满矛盾:一方面个人对普京表示欣赏,另一方面其实仍然保持着严厉制裁;一方面试图改善美俄关系,另一方面又批准对北溪2号类俄欧合作进行吓阻重启。这种矛盾反映了美国战略界的深层分裂:传统精英坚持遏制俄罗斯,而务实派认为应该联俄抗中。

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推进使联俄抗中变得不再可能。俄罗斯已经明确选择与中国形成战略协作关系,这种关系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相似的战略威胁认知。美国同时遏制中俄的战略被证明是巨大失误,反而促使两个大国更加紧密地合作,且形成了更为强大的对抗能力。

美国能源主导战略也面临挑战。页岩油革命曾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但高成本结构使美国能源缺乏价格竞争力。如今俄罗斯与OPEC+形成产量协调机制,控制全球油价,使美国页岩油企业陷入困境。西伯利亚力量2号将进一步削弱美国LNG的市场空间,使美国能源霸权难以实现。

七、新世界秩序的曙光:多极化时代的来临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只是这种转向的冰山一角!代表的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美国不再能够单方面决定国际规则,美元不再能够垄断全球贸易结算,西方价值观不再被视为普世标准。新兴国家正在创建替代性的机构和规则:亚投行、金砖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等。

这个世界新秩序的核心特征是:尊重文明多样性、主权不可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与西方倡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不同,新秩序更强调平等而非主导,对话而非对抗,合作而非制裁。

在这个新秩序中,俄罗斯正在找回自己的历史定位:不是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也不是作为一个亚洲国家,而是作为独特的欧亚文明桥梁。俄罗斯的双头鹰标志虽然是同时看向东方和西方,只不过,如今意义有所不同,对西方只是简单的领土扩张,对东方则是向主导性经济战略合作转型!但如今对东方显然提供了更多机遇,钱景巨大!

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的对接,参与欧亚整合,确保了能源安全,拓展了战略空间,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中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高于联盟的战略协作:保持各自独立性和主权,但在关键问题上协调立场,共同应对挑战。

结语:午夜之后的新黎明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午夜会谈,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新篇章。当美国沉迷于党争、身份政治和文化战争时,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脚踏实地地建设欧亚新时代。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就像一条巨大的地缘政治动脉,将为欧亚大陆输送经济活力、战略信心和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

特朗普醒来后将会发现,世界已经改变。美元霸权正在瓦解,美国能源主导战略受挫,欧亚大陆正在整合,多极化秩序已然成型。美国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再次领导世界,因为它错过了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沉迷于自己的优越感幻象中。

罗蒙诺索夫的预言正在实现,俄罗斯的强盛确实来自西伯利亚,但不是通过征服和扩张,而是通过合作与联通。西伯利亚的力量不再只是自然资源,更是连接欧亚、整合大陆、创造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能力。

午夜已经开启,黎明即将到来。但这个黎明不属于美国,不属于西方,而是属于所有选择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国家。当太阳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平面升起时,它照耀的是一个更加多极、更加平等、更加多样化的新世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