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眼阅兵上的先进无人战斗机
无人机方队对我是最有看头的方队
从这个角度看,“六一”像不像取消鸭翼和双垂尾、单发、无人化的歼-20?嗯,“六一”听起来太不严肃了,或许从已经起用的“无侦”推断,会用“无歼”作为正式命名?那就叫“无歼-X”吧
“无歼-X”得到西方媒体最大的关注
机头下的EOTS看来是模型,否则应该是玻璃的。没事,要测试的东西太多了,测试到这家伙还早
俩家伙真大。作为参照,攻击11的翼展是16米
这个估计靠谱
“无歼-X”的翼尖似乎是可动的,与机翼之间有全长的缝隙
从这个角度看,有一个紧贴缝隙的作动机构鼓包,但这不应该是翼尖向内下垂的做东机构,很可能是机翼厚度不够,用鼓包容纳转轴机构,所以翼尖应该像平尾一样,可以压低、抬高。右前的“暗箭”的腹部非常平坦,有利于高空飞行时对地面雷达的隐身
有战术编号“53536”,应该说明已经供部队使用,而不只是科研试飞
机腹有很大的武器舱
再看一眼“无歼-X”
这里能看到一点“暗箭”,或许也应该称之为“无侦-X”,战术编号“53432”
这个角度更体会“飞鸿”进气口向机头前推,这东西的性能相对有限,能获得“无歼”命名吗?
“无歼-Y”同样有战术编号:“53636”
兰姆达翼的翼尖同样可动,同样肉眼可见的为高速和机动性而优化的气动外形,这可不是什么“忠诚僚机”,这是“忠诚尖兵”。僚机是新手上路的位置,尖兵才是精锐士兵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