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阅兵的军事力量是“最硬核外交辞令”,将改写帝国命运
美国大多数媒体对北京的阅兵终于有了回应。按照中国人的想象,美国国防部的“披萨指数”应该会很高,也就是说附近的披萨店,因为美国五角大楼要加班,点了大量的披萨赶工。这对美国文化太不了解了。上个周末是美国的劳动节,而且国会休会,所以绝大多数政客都在休假中。既然那些国会老爷们都没有盯报告,那么下面真正做事的军官们何必苦哈哈地赶工呢?所以许多媒体的反馈都是今天才逐步出来。
简单而言,美国的媒体基本上是看明白了,一场超级大片:画面宏大、装备拉风、解说词潜台词很直白——“别惹我。”再过一阵子,或许美国的军事专家们会口风一致地开始调整西太平洋的战略,“过去的东亚病夫,已是大国玩家,美国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特朗普的观后感,酸溜溜
几乎所有的美国媒体都在报道,尤其是特朗普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大家都看出来了,他真的很想去。这才是世界的舞台,作为媒体的宠儿,他居然错过了这么好的曝光机会。
特朗普看完后说:“很美丽,很令人印象深刻。”——像隔壁老王看美丽新娘的婚礼,嘴上祝福,心里酸得要命。
美国的那些深层政府是绝对不乐见这样的镜头发生的,若中美苏三巨头出现在天安门城楼,这画面感,象征意义太大。
“朋友圈大合影”:美国最怕的画面出现了
美国媒体是把上海合作组织和9·3阅兵连起来一起观察的。这一周堪称美国外交的噩梦,尤其是美国外交的建制派,都痛心疾首,批评特朗普上台几个月,就达成了许多不可能的任务,让许多本来利益错综复杂的国家居然能够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当然一些美国的战略专家脑子还是很清晰的,他们知道这些国家是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联盟的,但是这画面放在半年前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举个例子,美国前安全顾问苏利文就指出,美国几乎花费了20年拉拢印度,而这一次印度总理莫迪一脸微笑,位置拿捏得刚刚好。大家都看得明白,中印关系也就这样了,但至少是缓和下来了,印度打给美国看的中印边境冲突也不必再打下去了。更加重要的是,莫迪要的是一个场合,能够对特朗普竖起一个大大的中指,而美国外交官看的很明白,中国很乐意给莫迪这样一个机会。
总之,对于美国来说,这个星期在北京、天津发生的事件比任何一场导弹试射都扎心。因为它意味着:世界的朋友圈,不是你说了算了。
只有一些海外中文的反华媒体在笑话,这里没有欧洲大国的出席,但是美国的外交界,根本没把这说事,因为普京来了。乌俄战争还在进行中,这些欧洲大国怎么能够在这种外交场合与普京把酒言欢呢?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历史的悲哀,欧洲的衰弱在于其它各大洲都没有战争,而乌俄战争还在继续。
军事实力才是最硬核的外交辞令
美国重要的智库CSIS已经有最初的评估报告出来了,一点酸味也没有,军事到底还是科学,必须要脚踏实地,不然牺牲的都是自己的子弟兵。CSIS的小结如下:对常规武器,这次展示的火箭炮的性能,尤其是精准打击的能力,应该已经超过美国的海马斯了;中国的无人机能力是全方位的,在海陆空都有展示;第5代战机第一次参加阅兵,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展示了重要的核武器打击能力,达到了三位一体,陆海空。特别是东风61的出现,尤其令人吃惊。
CSIS小结说,这次中国的武力展示,信号特别明显,就是针对美国国土,区域性设备都没有出现,如中程导弹。
所以西方人常说,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许多话说一百遍,他不是听不到,只是不想听,而军事实力才是最硬核的外交辞令。
美国的军事履历:一张张烂账单
既然美国已经收到了信号,那么许多媒体的反思就是美国能不能应对下一场战争?好像没有一家是乐观的。自美国二战以后,除了海湾战争,尤其是这二十年,几乎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是目标不明确的烂账:阿富汗:20年,灰头土脸撤出来;伊拉克、叙利亚:大笔资金投进去,换来烂摊子;也门:胡塞武装照样放礼花;乌克兰:花钱如流水,局面没翻。
美国其实也知道在90年代的时候,美国还是有“道德高地”的,第一次出兵伊拉克时,还是一呼百应。而如今,除了过去的军事,一系列烂账,再加上加沙问题,美国的“道德高地”早被自己挖塌了。此时美国再喊“维护自由民主的国际秩序”,多少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美国沦为二战的“日本和德国”?
许多中国的军迷还在分析具体的武器的参数,而一些美国的军事专家没有这么纠缠于细节,只要没有代差,那么在战场上的决定因素就绝不是武器的细小差别。有个专家就回首美国当年往事,二战的时候,美国靠的是产能。举个例子,飞机不是最好的,但是产能能爆表;日本的零式战机再精密,生产不起来也白搭;而德国虽然是第一个研发出喷气式战斗机,但是产能跟不上也没用。现在呢?美国的军事专家最担心的问题是,军事工业的供应链,其实已经不在。举个例子,首先军事产业如果“去中化”,那么产量和性价比就根本跟不上,其次在军事工业上,美国被卡脖子的地方很多,如稀土,如无人机。而这些问题,中国都没有。
换句话说,美国现在更像当年的日本和德国:炫技有余,底子不足。
帝国宿命,历史周期的轮回
美国会不会衰落?答案不用算命,历史规律摆在那儿。中国的时间表是两千年,美国的帝国周期不过两百年。今天的强弱,只是历史长河里的浪花。对中国而言,这是历史回归;对美国而言,这只是周期轮回。
美国媒体,尤其是许多历史学者,都有一种观点,觉得如今的时代特别像1910年代和1930年代,中国如同当年冉冉上升的德国,而美国更像日落西山的大英帝国。当然对华人世界而言,这样的类比,当然不伦不类,可是对美国而言,已经是在很不容易地从它短暂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了。
未来几十年,美国还会是大玩家,但舞台的C位已经在挪。就像一部大戏里,主角将不会是一个人,观众虽然嘴硬,但心里都明白:剧情已经改了。
本文由公众号:【明州花公子】(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