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過上中國一樣的生活
作者:盧永雄,政治、財經深度研究者,巴士的報總編CEO。
体验过战争的人更加知道和平和安全是必需品,所以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更应时刻共同维护它的和平和安全。
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不過,但要真正理解它,卻非易事。
中國在「9.3閱兵」展現領先世界最強新武器,令外國軍政界震驚,中國人看得自豪,但相對於一個伊拉克年青人來說,中國人的激動程度,仍遠遠不如。
這個20多歲的伊拉克人名叫方浩明,是中東的中阿衛視駐北京的記者,改了個中文名字,他被鏡頭拍到在觀看北京閱兵的時候掩面哭了,後來其他記者訪問他,方浩明說,「我看到中國的閱兵時非常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尤其看到最後放飛鴿子和氣球的時候,我已經開始不停地哭了。」
方浩明說,他特別希望中東能夠也能實現和平,「特別希望中東人能過上中國人一樣的生活」。中國邀請這麼多國家和中國一起合作發展,他希望這個世界變成一家人,就像天安門廣場寫著「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那樣。
方浩明生在的中東,如今仍然戰火不斷。他的祖國伊拉克在2003年在美軍入侵下,推翻了薩達姆的政權。伊拉克雖然選出新政府,國內也有美國駐軍,但仍然叛軍當道,戰後14年,這個國家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
方浩明的說話,令人想起百多年前的中國。1894年中日開戰,清政府雖然購買了先進的德國軍艦「定遠號」和「鎮遠號」,但開戰不久就被日本軍艦擊沉,中國慘敗,結果簽下屈辱的《馬關條約》。誰能想像百多年後,中國能發展出令世界震驚的軍事實力,不但遠遠拋離日本,也足以抗衡美國。如果明天在亞太區爆發戰事,很難想像美國可以打敗中國。
中國一路走來,篳路藍縷、歷盡艱辛,關鍵是保持政治穩定,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在1978年之後的40多年,才可以不斷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終於走上富強之路。
在北京參與閱兵典禮期間,有一些同行者是工業家,就講到投資海外的經驗。
由於發展得比較落後的地區,過去美西方國家都會給他們很優惠的關稅,加上人工及其他生產成本低廉,就吸引廠家到當地設廠,但其中一個工業界的老前輩說,其實投資海外是一條簡單的「PEST」的方程式。
P是政治穩定、E是經濟狀況、S是社會情況、T是工業技術,在這條方程式之中,最重要是P,沒有穩定什麼也不用說。
投資者去一個發展中國家設廠,至少亦要投入數以億元的資金,興建廠房和購買機器,若在當地運營十年以上,機器折舊完畢,投資就算賺到了。問題是如果投入之後三數年就出現動亂,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幾個工業家就舉了一個在馬達加斯加的例子,十多二十年前不少廠家都去馬達加斯加開廠,有朋友就在當地巨額投資建廠,結果2009年當地爆發大規模動亂,該國政治長期騷亂不止,政局不穩,3億元的投資 結果就完全泡湯,工廠停工,連機器都拿不回來。
很多人聽信了西方的一套,評價一個地方的發展,往往以民主自由作為首要的標準,但這只是美國扶植親美政權的手段,但引入這些體制之後,不一定能保持長期的政治穩定,政局一不穩,投資就泡湯。出事之後,投資者就不會再回頭。近年緬甸亦出現這種情況,半個國家陷入叛軍之手,很多在當地設廠的投資者都要損手。
政治穩定好像空氣一樣,它存在時,你完全沒有任何感覺,但當它消失後,你就知道有多痛苦了。
這讓我想起股神巴菲特今年5月出席股東大會的時候,有上海人問他如何面對挫折,巴菲特答得直接,說「你生在中國千百年以來最好的時代,你在子宮待了數千年,生於今天,何其幸運,與其糾結壞事,不如關注生命的美好。」
中國人生在今天,的確是何其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