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极致而不为:华为智慧屏 MateTV为百年电视按下“快进键”

9月4日,华为智慧屏 MateTV正式发布。在电视诞生百年之际,这款承载Mate家族旗舰基因的产品,不仅是华为自2019年入局智慧屏领域后的又一次跨越式突破,更是向陷入“参数内卷”的电视行业抛出了全新命题:当传统电视困于“显示设备”的定位,当用户对“大屏体验”的期待早已超越“看视频”,电视的下一个百年该如何开启?

500

华为智慧屏 MateTV给出的答案是:以手机级性能为底座,以鸿蒙生态为纽带,以场景化创新为核心,让电视从“被动的硬件”变为“主动的智慧伙伴”。

从“卡顿低效”到“丝滑操控”:性能革命重塑大屏使用逻辑

对于习惯了手机丝滑体验的用户来说,传统电视的“慢”是难以忍受的痛点。打开一个应用要等5秒以上,玩手游只能靠投屏且频繁掉帧,滑动界面时光标“跟不上手”。

在体验华为智慧屏 MateTV时,懂懂的第一感受就是电视拥有了旗舰手机的“流畅感”。

玩家打开手游时,无需投屏,电视本地直接启动游戏:SuperMiniLED黑钻屏上,璃月港的瓦片纹理、角色技能的粒子特效清晰到纤毫可见。手指在灵犀悬浮触控板上轻划,角色瞬间完成闪避、攻击的连贯动作,超低延迟让操控与手机无差别。连续激战40分钟,得益于GPU性能较上一代提升251%,以及大屏超大面积的散热设计,帧率始终稳定,没有出现丝毫卡顿或发热降频,这种“大屏+满帧”的体验,是以前手机投屏无法比拟的体验。

500

点开视频平台APP,从图标点亮到首页加载完成仅不到2秒;切换到办公软件时,用灵犀指向遥控滑动浏览,240Hz的光标帧率让页面跟随速度堪比手机触控,没有半点“拖影感”。

即便是同时打开视频、文档、畅连三个应用,后台切换时也毫无卡顿。这背后是CPU单核性能提升490%、UFS存储顺序读速率提升1200%的硬实力支撑,让电视首次达到“应用秒开、多任务丝滑切换”的手机级标准。

500

电视的智能化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厂商希望通过创新给电视赋予更多的生命活力。电视的参数越来越好,但电视的应用生态不够丰富,用户粘性不够,依然还是作为显示设备的定位存在。很关键的一个卡点就是性能不够,数据显示2024年主流智能电视的芯片性能,仅相当于5年前的中端手机,这直接导致复杂应用无法运行、多任务处理卡顿,最终让电视沦为“大号显示器”。

华为的破局思路,是将手机中“高性能+低功耗”的思路复制到电视。MateTV不仅搭载旗舰手机级芯片,还首次引入独立画质芯片“鸿鹄Vivid”,形成“主芯片负责运算+独立芯片负责画质”的双芯架构,这就如同给电视装了“手机级的大脑”和“专业级的视觉处理器”,既解决了运算慢的痛点,又保证了画质优的体验。

500

更关键的是,华为的性能升级并非参数堆砌,而是精准匹配用户场景:当用户需要在大屏玩手游时,GPU算力保障帧率稳定;当用户需要多任务办公时,CPU多核性能支撑后台运行;当用户需要AI识人、AI 搜片时,NPU性能提供算力支持。

这种“以场景定性能”的思维,彻底打破了传统电视“为参数而升级”的无效创新,以性能革命重塑了大屏使用逻辑,改写了百年以来“显示设备”的定位。

从“功能叠加”到“智慧内生” :场景创新重构大屏价值边界

过去十几年,电视在技术上发生了很大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新奇的功能。但是你会发现电视扩展的场景中,好用、好玩的体验不足。如今,从“功能叠加”到“智慧内生”的阶段,电视正在成为一个更懂你的家庭智慧伙伴,在不同的场景中给用户带来不同的智慧体验。

500

传统电视的“教育功能”多是播放教学视频,缺乏互动性,而华为智慧屏 MateTV的灵犀手写套装,让家庭教育场景有了质的突破:

大屏瞬间变身“互动黑板”,家长用灵犀手写笔在屏幕上推导几何题,就像在真实黑板上书写;孩子做错题目时,家长只需用手掌轻按屏幕,即可“擦除”错误内容,比传统白板更灵活;孩子课后涂鸦时,手写笔的压感技术能精准还原蜡笔、水彩笔的笔触效果,画完的作品可以通过“扫码分享”直接保存到家长手机,还能一键生成“电子相册”在电视上循环播放。

500

这种“既能教、又能画”的体验,让电视从“知识传递的工具”,变成了“家庭互动的载体”。这背后,是灵犀手写套装的毫米级精准感知、星闪技术超低时延,以及鸿蒙系统对“书写、保存、分享”全流程的优化。

鸿蒙生态让“无缝流转”更轻松:手机看一半的视频,回家想在电视上续看,平板上编辑的会议文档,需要在电视上投屏演示,这些高频场景,传统电视的解决方案是“手动投屏+重新加载”,体验割裂。而 MateTV 依托 HarmonyOS 5全场景协同能力,实现了“设备无界、体验无缝”。

目前,华为设备间的应用接续已覆盖100 +生态场景,手机、平板、电脑、TV 之间的双向流转,彻底打破了设备边界,而 MateTV 作为家庭场景的核心终端,让“大屏”不再是孤立的显示设备,而是鸿蒙生态的“连接枢纽”。

500

智慧化的很重要一个标志就是“更懂你”。MateTV带来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AI识人功能通过声纹、人脸双模态识别技术,实现了“一人一界面”的个性化服务:孩子坐在电视前,MateTV过人脸识别瞬间识别身份,弹出“小宇,早上好!昨天没看完的《小猪佩奇》继续吗?”而父母打开电视时,则精准显示上一次看的纪录片记录,继续播放。

从灵犀手写套装到鸿蒙协同,从AI识人到影音优化,MateTV的所有技术创新都是针对用户痛点,让场景更丰富,让每一个场景的体验更极致。

正如电视行业的老问题:不是“没有创新”,而是“创新脱离场景”。MateTV 的实践证明,只有当技术真正融入用户的日常场景,解决玩游戏卡顿、办公投屏麻烦、内容查找繁琐这些真实痛点时,让用户在屏幕前真正感受到一屏一场景,创新才有价值,电视才能真正摆脱“显示设备”的定位,成为家庭场景的“智慧中枢”。

以Mate极致破电视百年围垒

传统电视的瓶颈,本质是“以硬件为中心”的思维局限:堆砌屏幕参数,却忽视了“运算性能”;叠加各类功能(如语音控制、投屏),却忽视了“体验连贯”;追求“大屏尺寸”,却忽视了“场景适配”。

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家庭电视日均开机时间不足40分钟,远低于手机的4.5小时。核心原因在于:用户需要的不是更高清的屏幕,而是更懂人的体验。希望打开电视能像打开手机一样流畅,使用功能时能像使用手机一样简单,不同设备间能像“一个终端”一样协同。

500

自2019年华为以“智慧屏”进入电视行业,从这个名字就知道,华为不走传统电视厂商的老路,而是持续以创新推动行业进化,希望给用户带来一个新物种。

比如首次将AI摄像头引入电视,让电视具备了畅连视频通话、体感游戏、远程看家的能力,打破了“电视只能看”的固有认知,开启“电视感知”的新维度。2023年推出灵犀指向遥控,解决了传统遥控器“操作低效”的痛点,引领行业进入“交互革新”阶段。

2023年提出了“巨幕手机”概念,主张让用户像“玩手机一样玩电视”,目的就是让电视的场景更丰富,真正“黏住“用户。

500

Mate是华为旗舰系列的品牌,比如Mate手机树立了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同时引领了手机影像技术和5G技术的发展,并不断探索折叠屏等未来趋势。Mate代表了极致,极致工艺、极致创新、极致体验。在电视产业百年之际,华为以Mate之名推出新一代智慧屏,是通过过去几年的积累、沉淀,以及对用户行为的洞察,在这一代产品上可以为用户带来更极致的体验。

大Mate,大有不同!这一次MateTV将手机级性能、鸿蒙生态、场景化创新深度融合,让电视也完成了从“功能设备”升级为“生态终端”的跃迁,破电视百年围垒,也将成为行业的新拐点。

500

MateTV让用户“像玩手机一样玩电视”,鸿蒙生态让“设备无界、体验无缝”,场景化创新让“电视懂每一位用户”。在懂懂看来,不仅是一款旗舰产品的发布,更是一次对“电视本质”的重新定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