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免签后,东航稳了
其实这几年关于我们对外免签的事,在网络上一直有各种讨论。只是去年开始,China Travel在外网上爆火后,我们才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巧合,而真的是一个阳谋。
既然你们老拿中国说事,那不如直接请你们自己来看看。
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那些在外网标签为#CHINA TRAVEL 的视频火得一塌糊涂。
那些博主们也不是说来到这看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更多的时候只是看到了我们的日常:比如商店的商品可以放在户外、比如店老板开着门随意打盹儿、比如手机放外面半天也没人拿、比如大半夜的城市依旧井然有序,安全的令人不可思议。
世界人民才发现:噢,原来这才是中国。
不过这次对俄罗斯免签,或许有点不太一样。
9月2日,外交部正式宣布: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它更像是一次大国之间“你来我往”的深度协作:政治互信到了一个新阶段,经贸合作有了更高期待,文化交流则要借助真实人流来落地。当然了,那张对等的“登机牌”,我相信也不会远了。
而作为连通两国的重要纽带,航空公司们显然最有“感触”。
根据航班管家数据统计,今年8月份,中国与俄罗斯的往返航班量为2248班,21个国内城市与14个俄罗斯城市通航,执飞航司共18个,其中国内航司9个。
从航班管家的数据来看,目前在中国执飞俄罗斯航线的国内航司中,东航一家独占鳌头,占比达到31.69%,接近三分之一。
南航(17.63%)和国航(16.52%)也都承担着相当的运力。
海航作为市场化程度更高的航司,也不甘人后,占据16.7%的份额。
而川航、首都航空、中联航、成都航空、天津航空也一直有着相应布局。
也就是说,这次中俄之间的免签试行,对几乎所有早有布局的航司来说,都是一口“真香”的东风。
但这里面,东航一定是笑得最开心的那一家。
而这个“开心”,不是靠运气,更不是靠拍脑袋。是这些年东航在中俄市场的战略布局,终于迎来了它的收成期。
在中俄之间的直飞航线网络中,东航已经完成了从一线枢纽到区域中心的多点布局,航线密度和覆盖广度都居于行业领先。
上海浦东直飞莫斯科、圣彼得堡、喀山,北京、沈阳、西安直飞莫斯科,目前6条直飞航线,每周42个往返班次,覆盖面之广、密度之高,无人能及。
这不仅是航线网络的胜利,更是战略眼光的胜利。
早在这波免签之前,东航就在持续加码中俄航线,并稳步复航、扩容。
哪怕早期旅客结构不够饱和、收益并不好看,但东航依然坚持投放运力、拓展航点——因为它很清楚,这不是一门短期生意,而是一次必须提前卡位的大棋局。
今年六月份,我去东航城,那天听到董事长一句话令我大受启发,已经在文章里念叨了好几次:
作为央企航司,要在国家战略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并谋求发展。
既然高层有如此格局,那东航必然会明确自身的职责不仅仅是经营利润,更要在国家的对外战略中,找准角色、站稳位置。服务国家所需、响应政策导向,不只是一次次“任务”,也是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站上C位的发展机会。
如今对俄免签一落地,其他航司还在调研、评估、盘算收益,东航却已是驾轻就熟:航点布局成熟、航权运营顺畅、运力调配灵活,加之多年深耕中俄航线的运营经验,随时能在第一时间实现高效响应。
但这不是东航自己的胜利。
这是中国航空公司在国家对外战略棋局中的一次集体进场,是“走出去”的国家意志与企业行动在空中合拍的缩影。
你会发现,在世界变局的今天,民航不只是民生,不只是生意。它正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锋,逐渐成长为国家话语权众多承载体中的一股坚实力量。
而每一家中国航司,飞出去的那一刻,都是在为中国打开一扇窗。航线连接的不只是城市,还有信任与未来。所谓顺势而为,顺的不是市场一时的风向,而是国家发展的长流。顺的是国家之势、时代之势、开放之势。
中国民航,一直在努力。
PS:看完阅兵,心潮彭拜,蹭一张去年航展的合影(P了好久的头发)
来源:微信公众号“停机坪”(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