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法西斯的距离,也许没多远

文 |  我吃小龙虾 

  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他与普京频频互动引起世界关注。不同于出席此次峰会的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例如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等),莫迪不会留在中国参加“九三阅兵”,这也意味着印度将又一次成为上合组织成员中的异类,拒绝参加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典。

500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莫迪正是从日本飞赴天津的。他刚刚和日本首相石破茂发表联合声明,并计划合作应对中国的资源出口管制、允许日本军舰在印度维修。作为此番卖力表演的回报,莫迪赢得了日本对印投资10万亿日元、日印50万人次人才交流、日本新干线E10列车入印等赏赐。

  作为一个大搞右翼活动、煽动对华仇恨的政客,莫迪在时隔7年的再度访华中继续反复横跳,极力与中国保持距离并不意外,但印度在近期与美国闹翻之后选择亲近日本,却并非单纯的病急乱投医——换而言之,印度与包括旧日本在内的法西斯势力的联系甚为深厚,只不过掌握话语权的西方媒体知道这是“碰都不能碰的话题”罢了。

  印度反对法西斯吗?

  现代的印度概念,也就是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的印度共和国,在二战中作用非常有限。虽然日本入侵东南亚之后的确尝试过入侵印度,但1944年日军进攻印缅边境城市英帕尔吃到了苦头,之后再也没有进攻过印度,所以印度缺乏对日军残暴的历史记忆,对于英国如何压榨剥削的记忆却是深入骨髓。

500

  左三是汪精卫、左四是东条英机、右一是钱德拉·鲍斯

  伴随日本鼓吹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与一些曾被欧洲国家殖民的东南亚国家类似,印度存在“感谢日本赶走殖民者”的思潮,并有人付诸行动。

  1942年,日本谍报组织“藤原机关”将东南亚被俘英军中的4万印度军人组织为“印度国民军”,但因为日军将其作为伪军工具人使用而草草收场。1943年,不认同甘地的前印度国大党领袖苏巴斯·钱德拉·鲍斯配合日军组建第二支印度国民军,这支部队参加了英帕尔战役,最终跟着日军一起灰飞烟灭。

  结果在当代印度的史观构建中,印度国民军俨然成为了印度武装反抗英国殖民的先烈,而鲍斯这位先后求过纳粹德国、日本、苏联帮助的小丑,在“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映衬下倒也不乏印度人认可,被奉为追求印度独立的民族英雄之一。

  在东京审判中唯一主张全体日本被告无罪的法官,印度人拉达·宾诺德·帕尔就是赞赏鲍斯的一员,他对日本法西斯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长达60万字的意见书中,帕尔虽然承认日军在南京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但却认为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生病了,所以应该只负有限的责任。这位被日本人立碑纪念的印度法官还有“偷袭珍珠港是自卫”、“侵略的责任主体是国家而非个人”等日本右翼极为喜爱的神论,堪称战后日本种种逃避战争罪责行径的理论来源之一。

500

  靖国神社内的帕尔法官纪念碑

  那么,作为鲍斯的对立面,甘地与法西斯主义的关系就那么干净吗?印度的甘地研究权威比丘·帕莱克(Bhiku Parekh)指出,甘地的历史观是印度的历史始于雅利安人的到来,此后的数千年间发展出了丰富的印度文化,却被穆斯林和英国人的到来粗暴打断,并将在独立后重新开始。

  甘地看来,统治印度数百年的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的历史恐怕和英国殖民时期一样属于“亡国”,印度穆斯林只不过是些改宗了的印度教徒,他们的宗教信仰无足轻重,于是对甘地唯命是从的印度国大党“最终发展成了集形式上的世俗主义与实质上的教派主义、形式上宣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与实质上扮演的是印度教复兴运动的代表相结合的奇异复合体”。

  如此强行否认民族差异、试图“纯洁”族群的恶果,我们可以在纳粹德国如何宣扬日耳曼民族优越论、日本如何强行将虾夷人和琉球人划成大和民族等历史事实中看到。

  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印度国大党的沙文主义就引起了穆斯林联盟(以下简称穆盟)的警惕:国大党希望以印地语为国语,以国大党党旗为国旗,含有反穆斯林内容的《母亲万福》作为国歌,毫无疑问国大党梦想的印度是印度教徒的国家,绝非其他族群的乐园。

  1937年英属印度省议会选举后,国大党又拒绝与穆盟分享由双方共同争取的权力,导致这两个曾经为印度独立并肩战斗的政党分道扬镳。在1938年12月的穆盟年会上,后来的巴基斯坦国父、穆盟主席真纳宣称,“社团间和睦共处的愿望已被国大党的法西斯主义所粉碎。”

  作为一位西装革履的律师,真纳本人可以接受与半裸上身的甘地共事,对吃猪肉喝烈酒也毫无忌讳,但作为合格的政治家,他清楚地知道国大党的印度教叙事意味着他们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本着对穆盟基本盘的负责态度,曾经极力反对印巴分治的真纳转向支持巴基斯坦独立建国。毕竟,甘地不会对少数族群搞“清理”,不代表以后的国大党领袖也不会,德国不也曾是犹太人的家园吗?

500

  甘地与真纳,两个敌国的国父却曾是亲密战友

  印度是谁的印度?

  依照真纳的意志设计的巴基斯坦国旗,旗上3/4是绿色,代表着穆斯林;1/4是白色,代表着少数民族。而那面从国大党党旗沿用下来的印度国旗,橙色是印度教士的颜色,象征无私、勇敢和自我牺牲;白色象征纯洁、真理与和平;绿色象征希望与信心;中间的轮辐是孔雀王朝的鼎盛时期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24根轴条代表一天24个小时,象征着国家时时向着胜利转动。从最开始,国大党就希望建立一个唯有印度教徒的国家,而20%持其他宗教信仰的国民,不过是印度统一的小小代价。

500

  单看国旗,很难想象两个国家在不到80年前还属于同一个实体

  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历史都是分裂的,这就导致古印度文明根本没有建立起古中国、古波斯深刻影响后世的官僚制度,也缺乏古希腊文明对政治制度的深刻思考,其文化遗产更多是思辨而非治理。

  以最有名的古印度人——释迦摩尼为例,他作为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时,就是古印度无数小国的统治阶级之一,但睿智的佛祖显然并不以治理国家为重。而以帮助佛教走向辉煌著称的阿育王,最大历史功绩其实是将孔雀王朝扩张到囊括现代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尼泊尔等国的巅峰阶段,也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官僚体系,却没能让国家走向稳定,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本人去世之后陷入内战而崩溃。

  除了严重依赖君主能力的孔雀王朝,古印度只有统治范围远小于孔雀王朝的笈多王朝实现了恒河流域的统一,但一直没有统治印度南部,两个王朝拢共只给古印度提供了400年带水份的统一时间,而分裂倒是长达一千年以上,特别是笈多王朝之后古印度持续分裂了650年。仿佛历史的宿命,穆斯林和千年前入主印度的雅利安人一样从中亚出发跨过兴都库什山脉,扫平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之后是同样信仰真主的莫卧儿帝国,再然后就是英国人来了。

500

  孔雀王朝鼎盛时期疆域远超现代印度

  由于古代中国存在过许多稳固的大一统王朝,分别贡献了大量文化典故、历史记忆、精神传承,作为中国人,我们遭受磨难时回忆中华民族的历史光辉是很容易的,无论是秦砖汉瓦、唐诗宋词,还是戚继光抗倭、左宗棠西征,历史对我们而言依然是鲜活的,正如基辛格所说:“中华文明不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出现在历史上。”即使国家危亡,中华民族依旧清楚地知道我们源于上古的炎黄,知道列祖列宗来自何方。

  然而印度无法做到这一点。印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尼格利陀人,但他们人数极少,早就被驱赶到丛林和岛屿,无足轻重;前达罗毗荼人和主要居住在印度东北部的汉藏人种多于尼格利陀人,但依然只是印度人中的少数。

  占大头的达罗毗荼人既是曾经的征服者,也是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倒霉鬼,种姓制度的第四等级首陀罗(农民)和贱民(“不可接触者”)大多就是这些人,而征服者雅利安人们则占据了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商人)三个等级。印度独立时,仅占总人口4%的婆罗门却拥有绝大多数政府重要职位,高种姓当然可以为这样一个印度自豪,但压迫和不平等岂能永远持续下去?

500

500

  即使只看脸型,也确实不是一个种族

  尖锐的社会矛盾决定了,除非将整个上层建筑推倒重来,印度绝对无法成为全体印度人民的印度,即使低种姓的莫迪成为了总理,即使在大城市中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分工的复杂使得种姓色彩有所淡化,但不同种姓之间的压迫依然严重。

  而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都已经是千年的旧事,没有政治传统可供继承,这也就意味着印度精英们如果想脱离英国人留下的国家机器另起炉灶,要么指望自己创造,要么只能翻阅莫卧儿帝国的史书。然而无论是来自古印度文明的骄傲,还是卧榻之侧的巴基斯坦,都不允许印度高层做这样的选择,那么现代印度的上层建筑就注定更类似英国,丝毫没有佛陀的慈悲为怀和阿育王的刚柔并济。

  在印度精英眼中,印度有权主宰周边小国的命运,也有权在麦克马洪线基础上继续北进;印度继承了大英帝国的光荣,21世纪注定是印度的世纪。英帝国可以制造大饥荒以百万为单位饿死南亚人,印度政府也可以坐视5亿印度人面临饥饿;英帝国可以用鸦片为武器毒害世界,印度政府也可以放任15%国民吸毒;英帝国可以逼迫5岁童工进工厂,印度政府也可以压榨百万童工的剩余价值。

  英帝国四处侵略殖民,现代印度也从不放过侵略的机会: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立即在克什米尔开战,印度占领3/5的土地、3/4的人口;1949年6月,印度刚刚独立2年、甚至没有宣告成立印度共和国,就入侵了锡金和不丹;1959年,印度认为“三年自然灾害”是难得的入侵机会,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1962年,在与中国开战的同时,印度入侵尼泊尔,占据卡拉帕尼地区……印度当局虽然不再是大英帝国的总督府,却仍然道德观看齐19世纪殖民者,无论本国还是他国人民,都可以充当自己发家致富的原料,剥削起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英帝国如日中天时也未能完成英伦三岛的融合,等到国力下降苏格兰立马要分家,而印度同样无法解决全民的国家认同问题。莫迪试图以印度教认同强化基本盘、组织法西斯色彩浓厚的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四处打压少数族群,本质上与当年的国大党别无二致,也就是建立“印度教的印度”。

  数千年来无数统治者都没能改变的印度教基本教义——种姓制度将会束缚每一个国民,让他们无法通过信仰其他宗教来脱离高种姓的压迫,那么低种姓和贱民会认为自己是印度的主人吗?

500

  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对青少年搞军事训练、策动宗教冲突、兴建印度教寺庙、攻击穆斯林等

  “龙象之争”的幻想与现实

  日本曾妄图吞并朝鲜、内蒙、东北、华北、华南,远远超出了日本的国力。而印度精英们所希望继承的那块“古印度疆域”实际上是英国的印度殖民地,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比阿育王的地盘还要大。正如福熙元帅评价拿破仑时所说,“他不是缺乏天才,而是由于他想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欧洲至少有罗马帝国的统一历史,印度统一南亚难度远远比拿破仑统一欧洲要高,何况拿破仑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可印度能为世界提供什么进步呢?

  抛开西方媒体和无脑媚外人士的吹捧,不去看“印度理工世界第一”、“印度IT全球最强”、“印度人都很平和”等谎言,印度的实力无疑是远远无法匹配野心的:想搞军事入侵,印军有史以来从未赢得过与巴基斯坦的空战,连以前屡占上风的印度陆军,都在2025年5月的冲突中没占到任何便宜;

  想玩经济殖民,印度人均GDP低于孟加拉国,缺乏对周边经济虹吸能力,产业结构又太偏重第三产业,无法满足邻国的工业品需求,甚至内战中的缅甸都对印度保持着贸易顺差,“印度制造”根本走不出去;就连英帝国擅长的扶持傀儡,印度也学艺不精,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亲印色彩明显(对中国也不错),结果印度没能保住她的椅子,除了庇护哈西娜流亡之外几乎毫无作为,坐视孟加拉国政权更迭和急速亲巴基斯坦化。

  在2024年孟加拉国政变以来跌宕起伏的南亚局势中,印度无疑是最大输家,哈西娜流亡考验印度的政治影响力,印巴武装冲突考验印度的军事威慑力,美印关税战则考验印度的综合国力,而印度交上的答卷全是不合格。不过,开动宣传机器洗脑百姓乃至全世界,也确实是英帝国的传统,印度在这方面学的不赖。

500

500

  与此同时,东西两大国仍在继续自动续90天的游戏

  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大国,同时是印度向西扩张和向东扩张的最大阻碍:她既不可能允许印度染指高原,也不会放弃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更不想看到南亚被一个亲西方的政权统一。新德里会在亲美、亲英、亲俄之间反复横跳,但绝不会真的亲近东方,因为她的存在本身,就阻碍了“大印度”的出现,也正是中印对抗的前景,让西方对印度极尽纵容。

  印度要武器,卖!印度要贷款,给!印度在北美搞暗杀,忍!印度无论多么强大都不会危及虚伪的“自由世界”,而被印度铁蹄践踏的南亚人民显然是喂养印度所必须的代价,即使在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之后,印度依然可以在西方指责各国“你们凭什么还买俄油”时美美隐身,因为日益无能的“自由世界”越来越只能将遏止中国的幻梦寄托在印度身上,直到特朗普重返白宫。

500

  加拿大,原是个,名存实亡!替莫迪,做一个,守土官长!

  英帝国的政党更替没有拖累殖民步伐,无论是人民党还是国大党上台也不会改变印度继续追求“大印度”幻想,这就意味着印度不会真正想要与邻为善。至于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结构冲突,其实是次要因素:印度出口的拳头产品是石油产品、珠宝和仿制药,和中国竞争激烈的电子产品只能排印度出口第四名,由此也可见iPhone生产线从东方转移到印度其实并非能够左右两国关系的重大事件,地缘政治远比经济账重要。

  如何消灭无聊的幻想?

  今年5月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期间,印度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12%关税,同时发生了至今仍迷雾重重的帕哈尔加姆镇恐袭事件,印度随即破坏印巴供水协议导致巴基斯坦农业用水减少60%,实质上就是逼迫巴基斯坦在战争和屈辱之间做选择。

  在总是好处捞够、代价一点不想承受的印度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发动战争的良机:中美关税战如火如荼,美国虽然不满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但只要印度表现出牵制中国的足够价值,想必美国也不会再深究印度贸易“占便宜”,而巴基斯坦只是个陷入反恐泥潭中的失败国家,既然美国、俄罗斯、欧洲全都愿意给印度提供武器,印军也充分吸取了2019年印巴冲突的经验,那么已经被美国抛弃的巴基斯坦,一定会在中国提供援助之前被印度打败。到那时,本届印度政府的声望一定会涨到起飞,巴基斯坦认输甚至被吞并之后其余南亚国家也会望风而降,“大印度”一定将会很快成真!

  正是这一幻想过于美好,虽然战事初期印度空军就遇到巴基斯坦电子战压制,部分军事素养较高的将领立刻知道大事不妙而反对继续交战,但莫迪仍然坚持扩大战火,在5月6日深夜出动了印度空军几乎全部可用于对巴作战的飞机,打响了21世纪最大规模的一场空战,结果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六比零。”

500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作为这场冲突中相对比较正常的一方,巴基斯坦军方头号人物穆尼尔在2022年担任陆军参谋长后,大力推动巴军全面“中械化”,不光亲自主持引进VT-4坦克和SH-15卡车炮,还依托中方支援建立了巴基斯坦自己的数据链Link17,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一体化。

  作为更务实的一方,穆尼尔为自己赢得了元帅军衔,也为国家赢来了世界银行贷款、美国的矿产合作协议、日本的数字化货币合作协议……就连CNN都在长篇报道巴基斯坦的清洁能源,仿佛那些来自东方的光电板是5月7日之后突然出现在巴基斯坦百姓房顶上的一样。

500

500

  崇拜特朗普的印度人还要相信他吗?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像警惕日本一样警惕印度吗?和旧日本相比,现代印度同样贪得无厌、侵略成性,同样是上层建筑穷兵黩武、底层民众饿殍遍地,同样是长期煽动对外扩张转移矛盾,同样有一批妄想“独走”的军人。而莫迪在东京的拙劣表演也告诉我们,美印的龌龊只是暂时的,印度终究将自己视为西方一员,除了铜墙铁壁绝无可能让它转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