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本地乐高的上海人,涌向名古屋
日本人嫌贵的乐园,上海人爱疯了。
▲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主题乐园
01
昨天,我陪几个朋友去日本名古屋乐高乐园逛了一圈。
一进这座临海而建、略显紧凑的经典主题乐园,就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游玩设施排队区、园区地图前、餐厅入口,到处都能听到上海话。
日本名古屋乐高乐园/旅界实拍
看4D电影时,一对年轻情侣坐在我旁边,他和我搭了句话:“你们也是从上海来的?这几天我感觉同胞比本地人还多啊。”
我否认后,问他:“你们都去过上海乐高乐园了吧?”
他摇头:“金山?太远了,我们家在浦东,开车过去少说一个半小时,地铁+接驳3小时起步,最搞的是高铁时间很尴尬,去早了只能干等,去晚了又错过早场项目......”
另一对上海年轻父母接话:“最近上海乐高乐园打折后,简直挤爆了,可我们一家三口去一趟,算上交通吃饭,也接近2000元,体验还不一定好,去那挤一身汗,图啥啊?”
旁边那个男生又补了一句,“这次放假,我们是来名古屋看吉卜力公园,顺便把乐高一起玩了,淡季两晚三天,机票、酒店、两园通票也就人均两千出头,吃好玩好,真的轻松太多。”
回酒店后,我刷了一下小红书,结果算法又来验证感知。
曾经对上海乐高乐园的最大好评是“人少”这件事已经成了过去式,与之相对的差评则是“金山太远”、“门票太贵”、“过山车经常困住游客”、“人多挤爆”。
还有不少帖子打出“姐妹们想听真实意见”的旗号,请求对比上海乐高乐园和名古屋乐高乐园。
留言区则炸了锅:
有上海IP说,“名古屋也去过两次了,上海的没有考虑过,只能说,孩子如果还想去乐高的话 我第一反应还是去名古屋。”
还有上海IP很直白地称,“上海我一直没去就是嫌弃远,名古屋好像我记得直接打车到了门口,下车就到售票口。”
顺着这个观察,我又翻出了名古屋乐高刚开园时的一则老新闻。
那是2017年日本《读卖新闻》与海外网的联合报道,标题非常直接:《日本乐高乐园票太贵被狂喷,乐园称正努力卖票给中国人》。
报道里写得很详细,开园不到半年,日本本地游客对6900日元(约合人民币335元)的门票价格表达了不满,觉得“太贵了”、“不如去迪士尼”。
园方则回应称,“已开始实施降价措施,同时努力招揽中国游客,以保持人流上涨。”
不仅如此,园区在当年夏天甚至推出了持护照同行免票政策,专门向中国游客倾斜销售资源。
说白了,日本游客嫌贵,中国游客成了主要销售对象。
再到如今,一个在日本开园时拼命想拉中国游客来凑数的老项目,终于活成了上海本土乐高乐园的廉价平替。
一座乐园的两地门票,写出了截然不同的消费故事,这一切,似乎哪都说得通,但又好像说不通。
02
如果你现在去上海金山的乐高乐园,其实人已经慢慢多起来了。
尤其8月25日那周开始,因为门票跳水大降价,高性价比门票让园区重新火热。
游玩动线在优化,餐饮搞起了半价,上海乐高酒店的入住率也节节攀升。
但在上海这个多元消费市场,有人被上海乐高乐园的降价劝诱投降,也有很多人的选择并未改变。
他们依旧飞去日本名古屋、马来西亚新山、韩国春川,顺带玩下乐高乐园。
日本名古屋乐高乐园/旅界实拍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乐高乐园和迪士尼、环球影城不一样。
后者是稀缺IP,全球只有少数几个,粉丝会不远万里、甚至专门打卡。
但乐高不同,它更像是一种复制粘贴型乐园,本身就面临同质化竞争。
无论在名古屋、新山还是春川,核心项目差别不大,都是过山车、驾校、潜水艇、迷你世界……
这些低龄亲子项目设计极度相似,差别更多体现在交通便利、服务稳定以及门票价格高低。
消费者知道它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孩子会玩到什么,并没有非去金山不可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上海人是最挑剔的客群,也是中国最具备出境实力的客群之一。
早在上海乐高开业之前,很多家庭已经带孩子去过迪士尼、环球影城,也包括名古屋乐高。
他们对什么是顶级乐园有清晰认知,也更清楚什么值得专门跑一趟。
换句话说,这批用户早就被教育过了,他们不会被“全球最大”四个字轻易忽悠,他们更看重体验值不值、时间花得值不值。
对高频出境的上海客群来说,上海至名古屋一天七班航班,很多有消费实力的家庭也都有日本多次签证,日本乐高只是顺带的附加体验。
小红书一位二刷妈妈说:“我们是去吉卜力的,顺便排了一天来乐高,结果一玩就不想走。不是说有多惊艳,总之每一步都很顺。”
而顺带两个字,恰恰是上海金山最难给到的。
让我们再算一笔账:
打折后的上海金山暑期家庭票928元起,但你需要在早高峰坐一小时地铁,换一次高铁,到达金山北站后再搭乘接驳车,落车点距离大门口还有一段距离,对于家住长宁、浦东、甚至嘉定的上海家庭来说,这样的组合拳已经累吐血。
而日本名古屋乐高乐园买定离手的门票是244元/人,两大一小家庭套票是648元,落地机场,地铁直达终点站,出站就是园区正门。
机票淡季提前购,往返价格可低至千元出头,这不是在比谁便宜,而是在比这次出行是不是丝滑。
所以,你说门票人均三百,但消费者的时间、精力、体力,是不是也算成本?
名古屋乐高乐园,恰恰是上海人那个总账好看,全程不焦虑的选项,注定会一直与上海乐高乐园抢食。
03
上海乐高乐园最近的确在努力。
淡季家庭套票大幅降价,已经远比开园时友好,但在一个随时能被出境同类乐园产品替代的时代,它还必须做得再好一些。
门票靠降价挽客像一针鸡血,不足以在即将到来的淡季,让新鲜感过后的本地家庭特意花三个小时反复去金山。
人们需要的是当下就动心。
所以,除了票价本身,完全可以在玩法上做一些文章。
比如,学习韩国春川乐高乐园的经验,推出限时的下午票,让住在市区的用户,哪怕下班后也能轻装入园。
再比如,在节后淡季,给已经来过的家庭一张“重返金山卡”,用小额返券引导他们二刷。
甚至可以针对情侣、年轻人设计非亲子优惠票,把从未想过来乐高的人群拉进来。
与其说这是价格动作,不如说是在制造一个现在买真划算的窗口。
还有一个关键,是让人觉得这趟行程不只是去乐园。
地理位置无法缩短,但心理距离可以拉近。
很多人是想不到去金山能干什么,除了上海乐高乐园酒店、乐园多做一些两晚三天的当地打包产品,打造长三角周末家庭计划,甚至把乐园和短住、夜场体验、亲子教育结合。
目前,携程上,上海乐高乐园与上海温室花园、上海野生动物园等景点推出联合套票,但还不够,如果是针对入境客群,还需要捆绑更有吸引力的景点组合,对本地客群这些又太远,十三不靠。
总之,当一段旅程能承载的不只是玩乐,还有周末家庭生活感受,消费者的决策门槛就会被大大降低。
最后,上海乐高乐园真正需要补的,是信心。
在短短两个月内,过山车因传感器停运的消息已经多次登上热搜,虽然没有人员受伤,但在用户心里留下了不确定的印象。
而家庭出行,最怕的就是意外,这一点,并不是靠更多、更大项目能解决的,安全是一个乐园最基本的底线。
因为今天的消费者,不缺选择,也不缺经验,他们只愿意为情绪价值和行程顺畅买单。
上海乐高乐园要赢回来,且持续赢,就要让那笔总账,在金山同样算得过来。
今日话题:你会如何选择上海乐高乐园与日本名古屋乐高乐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