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饰“质量差,乱象多,维权难”年轻人普遍怕装修的社情民意!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年轻人对居住品质的需求从“有房住”转向“住得好”,但室内装修行业却乱象频发成为痛点。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易遭遇虚假宣传、检测造假、恶意加价等陷阱,又易面临维权难、举证难等问题。为此建议:政府应颠倒资质审核流程强化准入门槛,推行合同备案及物业双证查验制度,建立企业信用红黑榜,开源装修知识资源。同时加大力度打击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年轻人合法权益,让装修成为承载幸福的工程。

相关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屋居住品质已不单单要满足年轻人的“住有所居”,而是逐步转向要让年轻人“住得更好”阶段。特别是室内装饰,其不仅承载着年轻人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更成为他们孕育下一代,展望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然而,受房地产经济不景气影响,室内装饰行业亦出现了“质量差、乱象多、维权难”等问题,不仅严重限制了室内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令许多年轻人对室内装修望而却步。以至于很多年轻人普遍怕装修,担心装修坑人多,隐匿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出现质量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维权难和推诿扯皮等。

相关问题:1、装修不同于网购,可随意退换或可逆,很多年轻人没有装修经验,易上当受骗。实际上,装修不同于网购商品,可随意退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过程不可逆或可逆的代价太大。很多年轻人并没有什么装修经验,他们对装修经验和知识的把控大多来自网络。比如:短视频装修广告,一些装饰设计类公众号提供的文章或照片,购物网站的介绍等。然而,通过这些渠道获取的装修知识或经验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错的,只有上当受骗后才会幡然醒悟。

据笔者调研,很多年轻人吃过装修的亏,认为室内装修水太深。结果不是墙面开裂、瓷砖空鼓、水电线路接驳混乱,就是装修后渗漏水或基层发霉反复修不好,包括装修公司利用超低价为噱头吸引年轻人入坑,导致装修质量与材料造假问题频发,维权难,维权时间和成本太高,严重损害年轻人的合法权益,最后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

2、室内装饰行业乱象频发,年轻人难识别,资质监管和第三方检测形同虚设。实际上,装饰装修在市场监管层面是有门槛才能进入的,并不能仅凭一张营业执照就可随意开展相关装饰装修业务。既除了有营业执照以外,还应具有建筑装修类专业资质,双证齐全方可在市场上开展相关业务。

然而,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装饰装修行业必须是营业执照和专业资质双证齐全的。他们通常只看对方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名称显示为“某室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年轻人就会误以为这就是一家正规的,证件齐全的装饰企业。其实不然,只有营业执照单证而没有建筑装饰类专业资质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游击队,质量根本没保障。

另外,作为监督装饰装修质量的第三方年轻人过于相信,第三方检测同样会出现形同虚设和弄虚作假的问题。特别是当下房地产不景气,第三方检测业务量骤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第三方检测企业沦为“假报告工厂”,最终受害的还是这些不韵世事的年轻人群体。

3、年轻人常遭遇装修行业套路,比如包干价演变为不断加价,隐瞒的装修质量问题,交付后让年轻人反复维修。笔者曾遇到一位年轻女孩装修自家房子,虽然她与装修公司谈好的是一口价,包干全部工程的合同,但装修公司还是玩起了中途停工加钱的戏码。当停工一个多月后,年轻女孩终于忍不住给他们加价,实际过程中还加价了好几次,当看到年轻女孩害怕的蜷缩在房子里哭泣时,生活似乎都变成了黑暗。

不光是加价,遭遇装修隐匿质量问题更让人不知所措。一些装修公司正是掐准了年轻人没有装修经验,不懂基本知识,而任性妄为。比如:某装修公司在卫生间塑料排水管道上贴瓷砖(名义是为节省空间),厨房台面不做挡水条(名义是流行趋势),卫生间防水施工不达标(隐匿漏水风险)等。导致过了质量保修期就出现问题,让年轻人反复维修修不好,没法安心过日子。

4、年轻人普遍认为室内装饰出现质量问题举证难,维权难。虽然室内装饰在技术层面并不算复杂,但对于不经常涉足该行业的年轻人来说,还是遇到了举证难,维权难等问题。特别是走司法程序不仅耗费年轻人精力,还影响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建议:1、为维护年轻人的合法权益和装修市场秩序,建议政府颠倒审核流程,提高准入门槛。主要办法是但凡申请装修装饰类业务营业执照的企业,须先办理资质证书(资质证书通常需要先核准该企业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场地、设备等),先有资质证书后才可申请颁发营业执照。

2、建议政府出台监管政策,引导承揽住宅装修业务的企业去物业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应由物业审核其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双证齐全,装饰施工合同必须要向市场监督局官网上传备案后方可开始施工。当下的很多物业公司只是审核装修公司有没有营业执照,并不审核装修公司有没有专业资质是个很大漏洞,再加之物业干预多,会遭到年轻业主不明情况的抵制。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监管政策,引导物业认真审查,提高年轻人防范意识。

另外,建议政府出台住宅装饰合同备案制政策,装饰施工合同和造价须上传至市场监督局官方网站备案后才能获得物业的施工许可证,方可施工。这些方法虽然繁琐,也会占用政府的部分数据资源,但却十分有利于引导装修市场的规范化和可溯源制,有利于年轻人家里装修出现质量问题时开展维权。

3、建议政府开展动态信用评价体系和设立红黑榜,在市场上建立一批“重合同、守信用”的装饰装修企业。通过信用评价和红黑榜引导年轻人增强装修的风险控制意识,选择正规企业,善用维权渠道。让室内装饰行业真正成为承载年轻人美好生活的“幸福工程”。

4、建议政府推动建立“装修质量控制”开源的数字化资源。通过录制家庭装修公开课,把一些装修的管控过程和控制要点,以视频讲解方式发在网上公开,让年轻人能从政府公开的数字资源化中学习并获益。

5、建议政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装修隐瞒质量不合格、违规施工、违法宣传,坐地起价、过程加价等违法行为,显著提高违法成本。曝光一批、惩处一批,务必刹住这股装修歪风。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