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增加便民措施—为地铁站台和车厢内“站点路线图加注厕所标识”的建议
摘要:建议增加便民措施,加注地铁车厢和地铁站台厕所导向信息。厕所导向信息不明易影响乘客体验,特别是老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建议改良“站点路线图加注厕所标识”,对提升城市形象,及时解决地铁“如厕难”问题,可行且易实现。
相关背景:地铁站台内是否有厕所,具体在什么位置,对于地铁乘客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长时间乘坐地铁的游客、老人、聋哑人、孕妇、儿童等群体,在他们尿急或大便紧迫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可供使用的厕所。对于“人有三急”来说就是“真的憋不住”,“找不到厕所”不仅会让“三急”的人们产生严重身体不适,甚至还会因为无法及时方便而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心情。
然而,想要在四通八达的地铁站内“及时找到厕所”并非易事,尚有改进空间。解决方便问题,对于一座城市的国际化形象和人性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找厕所方便”会直接关系到地铁服务质量和人们对一座城市印象的好坏。所以“找厕所方便”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选择城市地铁出行,还能为需要获得照顾的老人、孕妇、儿童等群体提供“无微不至”的便捷。
相关问题:一、很多城市的地铁人性化不足,地铁站台和地铁车厢内的“站点路线图”上看不到途经站点有没有“厕所”,乘客难以直观了解“到达站或中途站的站台是否有厕所”。以上海地铁为例,笔者曾遇到过一位外地老年游客来上海,他乘坐9号线地铁(由醉白池去往曹路站,行程近2小时)。人生地不熟的他在车厢突然内急,忍不住的情况下,到处询问车厢内乘客,9号线地铁哪一站站台有厕所,他担心冒然下站,找不到“站内厕所”只会更加困难。然而,对于这样的询问,笔者也迷茫,当望向9号线车厢内的地铁“站点路线图”时,笔者也说不清哪一站“有厕所”,究竟哪一站的厕所离得最近、最方便前往。
无独有偶,笔者曾去北京出差,乘1号线去王府井,由于无法在地铁车厢的站点地图上看到哪一站有厕所,只能忍到王府井站下。本以为王府井站是重要的商业段地铁站,应该会配有厕所,哪知该站竟无厕所,最终笔者不得不大费周章找厕所,耽误了很多宝贵时间。
二、虽然地铁站厅墙上有厕所标识和走向指示,但对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游客和老人来说,“及时如厕”还是难。以上海地铁为例,虽然站内墙上有厕所标识,挂的指示牌也有厕所导向标识,乘客顺着厕所标识能找到厕所。但实际情况是,在上海地铁找厕所并非易事,因为,有的地铁站点的厕所并不在站厅内,要出站后才能找到厕所,有的虽然在站厅内但步行距离很远。比如:9号线马当路地铁站,其站内并无厕所,如厕要出站找厕所才能解决困难。曾有外地游客称,在上海地铁找厕所太难,特别是要在地铁站“一进一出”十分不便,如遇到站外厕所检修那可真是要了老命,甚至不如多坐几站,直接去“站台有厕所”的站点如厕来得快。
三、改良地铁站台和车厢内的“站点路线图加注厕所标识”,并不会增加地铁运营方过多成本。地铁车厢内和地铁站台候车门处最直观的就是“站点路线图”,这些“站点路线图”大多为印刷品贴纸,贴在每节车厢出入口的显眼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地铁交通标识图。显然,改版“站点路线图加注厕所标识”的印刷品贴纸,相对容易实施,并不会增加地铁运营方过多成本。
相关建议:一、先从地铁站厅和地铁车厢的“站点路线图”入手,为“站点路线图加注厕所标识”相对容易实现。笔者觉得刻意去改地铁的到站软件、站点屏幕显示或语音播报,改良时间或会很久,不利于短期实现。而直接改良“站点路线图加注厕所标识”的可行度较高。特别是乘客在地铁车厢内,能直观看到各站点有无厕所,哪些站点的厕所距离自己最近,这对于乘坐地铁里程较差长的乘客,包括:聋哑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孕妇来说,会是一项贴心的人性化服务,能进一步体现国际化城市的良好形象,在短期内也相对容易实现。
二、建议在站点路线图上加注厕所标识“宜简不宜繁”,“宜近不宜远”。建议不把地铁站内很远的厕所、地铁站外远且要出站的厕所标识上去,如此会显得繁琐,不建议标识文字,比如:站内站外、费区内费区外等。笔者认为:标识原则是“宜简不宜繁”,“宜近不宜远”。主要标记“站内有厕所”的站点为宜,主要突出“站台有厕所”的标识为宜。让乘客看标识就一目了然,马上知道哪几站的站内就近有厕所,哪几站的站台上就有厕所,,则会非常便民。如此加注不会对“站点路线图”产生喧宾夺主的影响。
三、希望“小改革”起“大作用”,“小建议”成“大智慧”。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部分城市更是重度老龄化城市。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如何方便老人、孕妇、儿童、残疾人,如何解决外地游客,国际友人“如厕难”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革、不断建言。不能总是把乘客找厕所的希望寄托于手机或软件,毕竟在地铁站内网络信号时强时弱,手机打不开网页的情况还是经常会出现。希望“小改革”起“大作用”,“小建议”成“大智慧”,在不增加地铁运营方过多成本的情况下,期待地铁更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