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前几天,我写了《要加强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基础研究》的文章。该文章中,目前在加强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列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以前的哲学家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往往把重点放在研究“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的”,这样研究,对于帮助人们获得正确思想确实益处很大;另一方面,我所经历的坎坷的社会生活告诉我,若要客观地深刻地总结经验教训,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往往是更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说话、做事时缩手缩脚,其原因之一,也是不知道自己说话、做事时的想法是不是错误的;若真正搞清楚了“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就容易增强说话、做事时的信心和勇气。弄清楚了“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可以为解决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目前存在的许多争论不清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这些,是我把“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作为目前在加强我国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的第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在研究“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时候发现,要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从研究“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始。当真正了解了“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以后,就可以很科学、很客观地回答“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我在探讨“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时候,结合现代自然科学思考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并作了笔记;我把这些笔记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反复修改,写成了名为《认识论》的文章。在该文章中,最关键的内容,是应用现代自然科学对人的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组成人的思想的概念的形成过程,阐述了人的思想的形成规律。以此为基础,不仅回答了“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了“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而且还廓清了在讨论和理解“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争论。 

    在以往,研究“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和“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类问题时,一般都是用经典的研究哲学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类问题时,往往是把活的人隔离在外,往往是用来自书本上的与活人不密切相关的概念和逻辑进行的。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当然有它的道理,而且也的确产生了许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成果;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中用到的概念,往往会被默认为永恒的,往往是与用这些概念的活着的人不密切相关的,就有可能产生一些弊端,有些问题说到关键之处时,往往是模棱两可或难以定论,甚至是虚无飘渺的。而在《认识论》这篇文章中,冲破了这种习惯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哲学问题时,是从活着的人的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出发,按人类的特殊情况,把对相关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转化为对一种可以比较精确捉摸的自然界的客观现象的研究。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来的研究方法导致的各种弊端,产生了在哲学研究方面的一种重要的突破。

    为此,我把《认识论》作为本文的必不可少的附件,把《认识论》中的内容,作为对“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比较系统的回答,。

    本文最后,讲一下《认识论》中的几个重点:

1、 离开活着的人来探讨概念的形成、人的思想的形成,是有弊端的。

2、 人们必须认识到,思想的自然形成规律与人们通常所默认的思想形成规律是不同的。

3、  说一下现实生活中在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一类文章中可能发生弊端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是物质世界的问题;而研究这些问题、能熟练地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述这些问题的人们,却大多数是与物质世界的问题有一定距离的知识分子,他们最习惯使用的研究方式是读书、接触各种语言文字资料,然后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思考和写作。这种研究方式当然是必须的,但若不能自觉地认识到其局限性,有时会导致研究人员不重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世界,而容易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正如我在《认识论》的第三章第四节中所说的“思想的形成是遵循思维信号物、思维变异物等在大脑中的活动规律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是遵循客观世界中各种运动形式各自不同的规律的”,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就容易得到与现实生活中物质世界的规律不同的结论;这是一些重要的错误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

    本文的附件《认识论》,已经于2022年发表在观察者网上;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我在观网上的文章,就可以搜到。文章比较长,特别是其中叙述人的思想的自然形成规律比较重要也比较枯燥,但是,这是用来回答“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最关键的部分。

    当年我在观网上发表《认识论》时,人工智能的概念还没有在社会上铺开。现在,我看了人工智能的一些实践和理论后感到,如果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们,阅读了我写的《认识论》,则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和边界的探讨,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