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熵的经济观察(十六)“待民甚仁”是分析经济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两年总有一些人危言耸听,说是中国可能要采取大通胀或者大下岗的方式来解决一些经济问题。我这里做一预测:不会有大通胀或者大下岗等严重伤民的措施出台。根本的原因是两条。第一就是中国的国力相对于以前人们记忆中搞大通胀和大下岗的时代强太多了,这是经济层面上的原因。第二就是“待民甚仁”,这是政治层面上的原因。

前些年推出全面脱贫目标的时候,我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我认为脱贫工作早在2010年代中期以前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最后是还剩下了一点贫困人口,但即使他们脱贫很慢对于中国经济大局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而他们那么难脱贫本身也就说明最后那一点攻坚的工作算经济账是得不偿失的。也许更合理的方式是让时间慢慢来冲淡问题,其中一部分人会老去死去,一部分人会迁出来,过个20-30年问题基本也就化解了。但我没想到全面脱贫工程竟然从全国抽调了这么多年富力强的干部,让他们一头扎进最最艰苦的基层,硬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我为我当初政治觉悟之低而感到羞愧,也感到这项任务工作当中饱含着对人民的关爱之心。

脱贫工作快要完成的时候爆发了疫情。关于2020年武汉封城的决定,我以前在知乎上写过,我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我认为经济代价太大,不确定性也太大。当然到了2020年3月份以后由于封控的成功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开始转为支持封城,但这是后话。在2020年1月下旬那极短的决策窗口,想到的首先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而不是根本没有特大城市全面封锁的预案以及必然出现的严重经济损失。

再举一例,今年4月份全面大关税战开启之后,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如果美国撑不住想对等降关税,中国应该提出比对等降关税明显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一次在正面对决中把美国直接击倒的绝佳机会。后来我们也看到了,美国的确撑不住想要对等降关税,而中国这边也就这么同意了,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扩大战果。这其中的考量我认为还是离不开“待民甚仁”四个字。是的,中国再强硬一些则在国际斗争中会赢得更多,但是中国民众付出的经济代价也会相应更高一些。我认为付出这点经济代价而获取如此的斗争胜利是完全值得的,但上面觉得宁可赢少一点也要让人民的难受指数下降一点。这不是“待民甚仁”又是什么呢?

类似的例子在新时代里还有不少,但我想上面的例子已经很说明问题。如果你同意我关于“待民甚仁”的政治思想底色判断,那么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我认为不会采取大下岗大通胀等手段来解决经济困难,哪怕局面比现在再难上一个级别也不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