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收集用户信息、灰产横行,咸鱼不只是“闲”
作者:高见
闲鱼正面临一个平台成长中的老问题:边界在哪里,责任属于谁。
当信息收集越走越深、身份验证不断加码,用户却被迫接受“没有选择的安全”;当平台流量不断攀升,内容审核却无法同步提速,灰色交易就在模糊地带滋生。从“刷脸才能登录”到“违法放贷公然露面”,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怀疑,那个靠信任起家的二手平台,是否正在变得“不值得信任”
01·风波再起,闲鱼被质疑强制刷脸收集人脸信息
近日,徐女士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投诉称,她发现自己的闲鱼账号被限制登录,闲鱼客服告知其该账号存在被盗风险但并未明确告知风险判定的具体标准,尽管该账号已通过其淘宝账号完成实名认证,并且绑定了手机号,但闲鱼需要她提供身份证信息及人脸信息才可以正常使用。
该账号已通过淘宝完成实名认证,且绑定手机号。徐女士认为系统监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存疑,将人脸验证作为核验用户身份唯一途径的方式不妥。闲鱼平台采取低级别的风险检测手段,对应“索取人脸信息”的高级别风险解除方式,属于超范围收集人脸信息,应就此错误行为公开道歉。
对此,闲鱼平台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人脸验证能够较为有效精确地核验用户身份,且平台会保护用户隐私,不需要担忧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在未验证用户身份、解除账号限制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第三方操作的风险,因此(客户)无法进行注销账号、换绑手机号等操作。
业内专家表示:根据相关管理规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实现相同目的存在其他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
从徐女士所提供的情况来看,平台采取人脸识别这一高级别核验手段,既未告知判断标准,也未提供合理的替代路径,程序上缺乏透明度,合规性值得商榷。
读特新闻热评一文:咸鱼是“要脸”还是“不要脸”中指出,闲鱼平台采取人脸识别这种高级别的身份核验方式,固然能为用户账号安全加把“锁”,但在没有提供其他选项的情况下执意要求对方“刷脸”,这种强人所难的做法有违《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的前述规定,其动机也难免令人起疑。
更值得注意的是,闲鱼在用户信息处理方面早有“前科”。2023年11月,浙2023年11月28日,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告称,156款侵犯个人信息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APP被依法查处,其中一款就是闲鱼。闲鱼当时被指出的问题集中在个人信息收集方面。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令限期其15日完成整改。
2024年1月,工信部公布第36批APP通报结果,闲鱼再次因“开屏信息窗口乱跳转、误导用户”等行为被点名,问题集中在信息窗口诱导与用户权益侵害层面。
企事界北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睿直言:“刷脸”事件将用户对平台数据合规性的警惕进一步推高。从监管记录来看,闲鱼在信息处理流程上长期存在边界模糊、规则缺失等问题,此次事件所暴露的隐忧,并非孤立。
02·闲鱼平台成违法借贷温床?
在用户对信息收集机制存疑的同时,平台内容生态也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调查发现,在闲鱼平台内搜索“ID贷”关键词,大量相关帖子以“苹果ID贷”“安卓ID贷”“短期应急周转”“闪电下款”等名义出现,声称“无需抵押、手机操作、极速到账”,实质上形成一套以高息放贷为特征的灰色借贷体系。
(图源:咸鱼)
随机联系一位昵称为“出云数码”的闲鱼用户,对方公开表示:“苹果16全款可以借1000元,七天后还款1300元;借1300元需还1750元;若借2000元,七天还款为3000元”。即便对方主动提出可补贴100-200元红包以示“利息高”,其实际年化利率依然远超国家允许的36%红线,构成典型高利贷。
(图源:咸鱼)
另一名昵称为“紫红色的丑梨09”的博主则称,苹果12 Pro可贷500元,七天后还750元;苹果16 Pro可贷1200元,七天还1700元,借款额度直接与手机型号挂钩。
(图源:咸鱼)
可以发现,根据不同手机的型号与新旧都会有不同的贷款额度,这类贷款额度和利息并不统一透明。
尽管多数博主强调“无需抵押”,但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是正规做ID贷款的,要求用户登录对方提供的ID账号,到了还款日期按时还款约定好的金额就会退出ID账号,如果是一些“野路子”则会通过远程更改密码实现对用户手机的控制,进而达到威胁催收、锁机逼还甚至敲诈勒索的目的。
类似做法涉嫌违反《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若平台未取得金融业务资质,则其组织放贷行为将构成非法经营,相关参与者也可能因扰乱市场秩序、谋取非法利益而被追究刑责。
事实上,警方对该类“ID贷”案件已有打击先例。今年4月份,重庆市巫溪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涉及利用“苹果ID”进行非法放贷案件,依法惩处了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贷款业务,并以超过法定年利率36%的高额利息向他人放贷的违法行为。据统计,涉案人员黄某、江某、詹某三人累计放贷1485人次,放贷660人,放贷金额190万余元,放贷违法所得16万余元。黄某、江某支付给詹某违法所得共计6万元。
巫溪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黄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8.5万元;江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8.5万元;詹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6.5万元;追缴三被告人违法所得16.803万元,上缴国库,并没收作案工具。
此外,在2024年初,重庆巫溪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全国性“苹果ID贷”非法经营案,捣毁犯罪团伙9个,抓获41名嫌疑人,波及全国21省,涉及借款人2万余人,涉案金额高达1.3亿元。经查,涉案人员通过引流广告获取客户信息,要求对方登录指定ID后更改密码控制设备,再以锁机、骚扰亲友等方式进行催收,让借款人超额还款。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涉及利用“苹果ID”进行非法放贷案件,依法惩处了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贷款业务,并以超过法定年利率36%的高额利息向他人放贷的违法行为,所有犯罪嫌疑人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尽管这是典型的非法经营,但在闲鱼平台,相关贴文仍大面积存在,且发布者多反复发布同类内容。平台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审核义务,是否对灰色放贷内容持续纵容,值得追问。
03·治理失衡,信任滑坡
从刷脸验证到ID贷横行,闲鱼暴露的问题已经不只是个别环节的瑕疵,而是平台治理机制的系统性失衡。
在用户数据层面,平台此前已两度被监管通报,本应更加谨慎合规,但此次刷脸事件仍显示出其对“必要性”和“替代方案”的忽视,强化了用户对信息过度收集的疑虑。
而在内容审核方面,非法放贷行为在平台上公开存在,交易规则、放款方式高度相似,构成明显的违规信号。平台既未有效拦截,也未及时处置,显然在审核机制上存在空档。
QuestMobile发布的《年轻人群生活偏好及购买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凭借日渐走高的渗透率,闲鱼和小红书、B站并列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主流电商平台。2023年,闲鱼的日均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月均日活跃用户已达到3668万,其中“95后”占比43%。闲鱼理应承担更高的信息安全与内容治理责任。用户可以接受技术手段的进步,但无法接受透明度的倒退与灰产的放任。
平台的底线,不该由用户“刷脸”来承担,更不能让违法内容堂而皇之地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