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乳业55亿营收背后,“鲜立方战略”如何驱动33%净利增长?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佳琪
在国内乳业进入存量竞争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新乳业于2025年8月27日交出的半年业绩答卷格外亮眼。面对常温奶市场下滑的行业压力,这家以“鲜”为核心的乳企实现营业收入55.26亿元、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1%和33.76%,扣非净利润增幅亦超30%,更以半年分红总额翻倍的举措,展现出经营健康度与投资者回报能力的同步提升。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新乳业围绕“鲜立方战略”,在品类深耕、渠道革新、品牌升级与科技赋能四大维度的系统性突破。
从品类优势到“鲜能力”壁垒
当2025年一季度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销售额同比分别下滑13.44%和18.45%时,低温乳品赛道却呈现逆势增长——低温鲜奶、低温酸奶销售额同比均超2.5%,成为乳业市场的“增长引擎”。新乳业精准踩中这一趋势,将“鲜”从战略概念转化为可落地的竞争力,构建起涵盖鲜奶源、鲜订单、鲜生产等八大“鲜能力”的全链路体系,让低温业务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柱。
报告期内,新乳业低温品类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明星产品矩阵表现尤为突出。“24小时”鲜奶通过持续升级站稳高端市场,“今日鲜奶铺”凭借差异化定位实现双位数增长,而“活润”系列则精准捕捉质价比、代餐与0蔗糖消费需求,以超40%的增速刷新增长纪录。这种细分品类的全面爆发,不仅源于对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深刻洞察,更得益于供应链整合与技术突破带来的“新鲜保障”——从牧场到餐桌的短链配送、数字化订单管理,让“鲜活”不再是营销口号,而是可感知的产品体验。
从“拓网点”到“逐人流”的全域重构
在消费场景日益分散的当下,新乳业跳出传统渠道思维,以“人流在哪里,渠道就延伸到哪里”的逻辑,重构全域渠道矩阵。在新兴的零食量贩渠道,其通过会员定制服务打造差异化体验,快速实现市场渗透;B端业务则瞄准餐饮、企业福利等场景,打开增量空间;而DTC核心渠道的表现更成为亮点——远场电商保持双位数增长,形象店通过即时零售提升线上业务占比,自主研发的“鲜活go”平台更实现数字化用户总量、奶站覆盖率的同步提升,让“线上下单、新鲜速达”成为常态。
这种渠道变革的核心,是供应链与消费者洞察的协同。通过精准锚定人流动向,新乳业将渠道拓展与用户需求深度绑定,既解决了低温产品“保鲜期短、配送难”的痛点,又通过全链条触点管理提升用户粘性,让渠道不再是简单的“卖货通路”,而是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价值枢纽”。
从产品营销到价值共鸣
新乳业的品牌建设,始终围绕“鲜活”价值展开,却不止于产品层面的传播。作为全国首家通过优质乳工程验收的企业,其上半年联合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举办“优质乳工程·新鲜盛典”,并启动“国民营养社区公益体验馆”,通过社区科普、互动体验等方式,将“优质乳知识”送到消费者身边,让“每日喝鲜活好奶”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旗下子品牌更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朝日唯品以“从土壤到餐桌”的全链透明体系,传递“敬畏自然”的生活方式;西昌三牧“凉山雪”深度绑定蓝花楹季、彝族火把节等地域文化,成为“凉山城市名片”;“今日鲜奶铺”携手景泰蓝、苏绣等非遗项目,让“鲜潮”与传统文化碰撞;“活润”联合“暹罗厘普”IP、“初心”打造520城市浪漫盛典,则精准击中年轻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实现品牌与用户的深度共鸣。这种“集团背书+子品牌差异化”的策略,让“新鲜一代的选择”的品牌定位,渗透到不同消费群体的心智中。
从“效率提升”到“创新驱动”
支撑新乳业高质量增长的,是其“生物芯”与“数智化”双轮驱动的科技战略。在生物科技领域,其建成超2000株特色乳酸菌菌株库并实现数字化管理,旗下“成都分子力量”研发的“FZLL”系列发酵剂,从菌株代谢、清洁标签等维度为产品创新提供支撑;通过酶工程、膜分离技术等,其持续升级“24小时”鲜奶,推出国内首款挪威红牛鲜牛奶、“初心”控卡酸奶等创新产品,让科技真正转化为“看得见的新鲜与营养”。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新乳业不止于“降本增效”,更追求“全链路智能化”。通过设备全周期管理系统,实现冰柜等资产的高效运维;在多领域试点RPA、AI服务台,提升运营响应速度;以“小数据、深运营”贯通“业-数-财”链路,让数据成为决策的核心依据。这种科技赋能,既保障了低温业务的“新鲜度”与“安全性”,又为产品创新、渠道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闭环。
2025年是新乳业新五年战略的承上启下之年,其半年报的表现,不仅印证了“鲜立方战略”的正确性,更为中国乳业提供了“从规模增长到价值增长”的转型样本。在消费升级、行业分化的背景下,新乳业以“鲜活”为锚点,通过品类、渠道、品牌、科技的协同发力,正在构筑起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八大“鲜能力”的持续强化,这家乳企或将继续引领低温赛道增长,为中国乳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鲜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