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不成事窗口”引热议?记者调查:实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来源:法治日报-2025-08/2716:06

近日,广东湛江公安办事窗口一块“办不成事窗口”的告示牌,引发网络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看似名称特别的窗口,实则是政府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的具体实践。

500

事件源于广东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的发帖。该网友称,在当地公安办事窗口看到了“办不成事窗口”告示牌,因名称表述特殊而心生疑惑。帖子发出后迅速引发热议,网友纷纷对窗口功能展开猜测,有人认为是供群众发泄情绪的场所,也有人推测是安排专人安抚办事群众情绪。

针对这一引发讨论的窗口名称,相关专家指出其表述不够规范,建议调整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疑难杂症受理窗口”等更精准的名称,以避免歧义。广州市民许小姐也认为,带有引号的“‘办不成事’窗口”或许更易被公众理解。对此,8月25日,湛江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应称,已针对窗口名称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开展整改。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以解决群众办事难题为目标的窗口,在广东多地政府部门已陆续设立。2022年4月,广州市番禺区设立了全市首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为企业、群众解决难题;2022年,珠海市在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及各专业服务分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集中受理企业和群众遇到的“没人办”“不能办”事项;2023年,肇庆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聚焦“办成事”核心目标……各地实践均旨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相关服务模式已逐步纳入制度规范。《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要求,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应当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并协调解决复杂、疑难问题,为这一服务创新提供了法治保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