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小伙爱科学:美国科学家揭秘朱令铊中毒案,单根头发还原25次投毒全内幕!
《国际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借助激光消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LA-ICP-MS),为中国著名悬案——朱令铊中毒案提供了科学证据。美国科学家贺敏(Min He)和Richard David Ash通过分析朱令的单根头发,精准还原了长达长期的投毒过程。本文对该研究进行梳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先进技术:揭开尘封谜团的关键钥匙
贺敏,时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资深项目官,曾任辉瑞公司首席科学家,与Ash教授的合作出于公益初衷,无专门经费支持。两人采用的LA-ICP-MS技术在2013年中国尚不具备,是全球领先的微量元素检测手段。该技术能对单根头发分段分析,检测重金属分布,推断不同时间点的暴露情况。研究利用约7厘米头发样本,扫描出铊从摄入到积累的动态轨迹,堪称“时间机器”。
头发日记:记录中毒全过程
头发以每月约1厘米的速度生长,如同一本“人体日记”。通过LA-ICP-MS,科学家回溯朱令的中毒时间线。分析显示,她经历了两次明显中毒:1994年12月底首次中毒导致长发脱落;第二次中毒后,1-2厘米短发再次脱落。长头发(7厘米)发梢无铊痕迹,反映早期暴露;短头发(0.7厘米)铊峰值极高,甚至改变发型,证实后期高剂量摄入。伴随铅含量异常升高,确认铊为内源性。
惊人发现:至少25次投毒!
贺敏团队的分析揭示,朱令至少经历了25次铊摄入(基底值20倍标准)。投毒模式分两阶段:前期零星,两三天一次;后期频繁,一天一次甚至多次,剂量递增。这一发现推翻了“一次中毒持续数月”的传统观点。论文指出,铊中毒初期症状如脱发和神经损伤易被误诊,复杂化了调查,而LA-ICP-MS的精准性为案件定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该研究不仅为朱令案提供了直接证据,还展示了LA-ICP-MS在法医领域的潜力。马里兰大学团队强调,该技术可识别多重重金属暴露,适用于复杂中毒案件。公益性质的科研精神也引发热议。未来,类似技术或将推动全球法医进步。
贺敏的实验分析表明,朱令在1994年8月中旬至1995年3月期间至少经历了25次铊投毒。投毒方式从最初两三天一次,发展到后期几乎一天一次甚至一天多次,剂量也明显加大。第二次中毒后,凶手甚至还添加了铅作为误导手段。这些科学数据让朱令案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悬案之一。
尽管科学证明了投毒的事实和方式,但司法系统未能将凶手绳之以法。直到2023年12月朱令去世,她与她的家人都未能等来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