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印度的异同

看到一则消息:俄罗斯愿意向中国出售PD14航空发动机,据说这是一款对标长江1000和Leap1c的航发。

不由感叹毛子,是怎样的脑回路使得他们在这时提出这个建议?

太不是时机了。

有人觉得航发多个备胎甚好,尤其是美国随时准备对我们的大飞机动手的情况下,尤其是对国产发动机还要几年才能量产的情况下。

中国发展太快,别说“外国”了,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国人民很行了。

长江1000正在适配拿照的路上,公开信息是今年底完成。拿PD14当备胎,也是要进行与919进行适配的,时间上已经落后了。

PD14不是通过了俄罗斯的机型适配吗?那不算数。换了机型,由于设计路线的差异,还是要重新适配,不赶趟呀。

长江1000各项设计本来就是直接对标Leap1c的,与919适配简单些;PD14也就是推力对标,其他部分未必对标,适配难度大得多。俄罗斯的航发设计理念与欧美差别甚大,没那么好适配。

还有其他差别。比如寿命和耗油率,这一向是俄罗斯的短板。却是民航机的关键指标。

长江1000的耗油率公开信息是接近了Leap1c,俄罗斯的就难以恭维了。由于是产油大国,俄罗斯一向对油耗指标不敏感。

发动机寿命,俄发一般是美欧发动机的一半略差,长江1000公开信息已经比肩俄发。考虑到中国大型航发底蕴虽浅,却追的很快。再有个三五年的迭代,比肩美欧航发的寿命不是难事。

航司都不傻,长江1000如果解决不了使用寿命问题,将大大提高使用成本。现在大批订单转为定单,表明航司对长江1000解决使用寿命问题的信心。

其实另一个佐证就是,特朗普疯狂打压中国,却在禁售航发上一再犹豫,并非出于好心,而是实属无奈。

所以这时候俄罗斯推出PD14,给人一种脑壳被夹了的感觉,早干什么去了?

当年中国想与俄罗斯优势互补,提出共同开发CR929,毕竟俄罗斯有开发大飞机和大推力航发的经验。

俄罗斯以为可以像拿捏印度那样拿捏中国,提出中国出资,俄罗斯开发大推力航发。而且还提出在国际市场共同开拓上,中国也应列入目标市场。

呵呵,中国只想与俄罗斯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这块肉那是自己吃的。开发大推力航发,不和中国共享技术,拿中国当提款机,这也没门。

两条都谈不拢,只好各自单干。结果中国长江2000已经完成样机,并上了高空台试飞3000小时达标,在中国飞机制造史上首次出现发动机先成功,反等929机体制造的情况。

而俄罗斯的发动机PD35由于缺钱,研发停滞。

当然分手也是好事,否则西方制裁俄罗斯,也会殃及CR929的推广,现在是C929了,挺好。

与印度一样,俄罗斯也是斤斤计较利益,眼光短视。当年中国为了能源来源多样化,曾与俄罗斯谈判购买俄罗斯能源,本是一件好事,双赢。

奈何俄罗斯总想控制,先是被日本一顿忽悠,把原来谈好的接入大庆的管线改在海参崴,意在挑动中日韩竞价,自己牟利。

不想日本一看阴谋得逞,立刻将进口俄油与归还北方四岛挂钩,摆了俄罗斯一道。最后遇上08年金融危机,油价大降,俄罗斯才匆忙与中国恢复旧议,少挣了七八年的钱,没捞到便宜。

印度也是,看到美国打压中国,觉得机会来了,挑起边界冲突当投名状,意图接过中国溢出的生产能力。没想到美国打压中国打不动,转手打压印度,这才想起要与中国缓和关系,早干什么去了?

俄印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对周边国家以控制为主,而不是帮助。有点霸主虚名时还镇得住场子,一旦露出底裤,就会塌台。

俄乌战争,俄罗斯虽具优势,不过已露底裤,中亚开始大胆靠向中国,高加索靠向土耳其,欧洲原先中立的国家,也和俄罗斯唱对台戏了,俄罗斯势力范围和全球影响力反而收缩了。

印巴空战,印度也露了底裤。孟加拉不听话了,美国嫌弃了。再延时日,在南亚镇不住场子是迟早的事。

当年中国帮印度工业化出力不少,从基础建设到手机制造。不过以印度那种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拿回家的做派,导致外资大规模撤离也是必然。

你让资本挣不到钱,资本撤离是必然动作。

能向中国这样踏踏实实搞工业,守信用,不在意别人赚钱,愿意共同发展的国家,好像比熊猫还稀少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