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二十载 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诞生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载栉风沐雨,这一理念已从钱塘江边的“地方探索”,升华为引领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与“行动指南”。站在二十年的历史节点上,广大青年当以更高站位护生态、以更实创新强治理、以更硬担当谋发展,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图景,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久久为功”护生态,让绿水青山成为永恒底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态保护从来不是“一阵风”的突击,而是“一辈子”的坚守。要让绿水青山永驻,既要下足“日常功”,更要谋好“长远计”。在生态修复的“战场”上,要持续筑牢自然生态的“安全屏障”。严守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红线,把天然林保护、草原禁牧休牧等制度落到实处,让退化的草场重新披绿,让萎缩的湿地恢复生机;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绿化,在荒漠戈壁种出“生态林”,在城市街角栽下“景观树”,让绿色空间不断延伸,让生态系统的韧性持续增强。

“创新驱动”强治理,让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引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生态治理的关键,在于用创新打破“保护”与“发展”的对立,让低碳转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从街头穿梭的新能源汽车,到田野间铺开的光伏面板;从写字楼顶的“空中花园”,到乡村小院的“沼气灶台”,绿色创新正以多元形态,为发展注入“绿色活力”。青年要当好绿色转型的“领航员”,在城市,推动“绿色建筑+智能微电网”融合,让高楼大厦既能“节能减排”,又能“自给自足”;在乡村,推广“沼气供能+有机种植”模式,让田园沃野既产“生态农产品”,又育“低碳产业链”。

“真抓实干”谋发展,让生态红利惠及万千百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生态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让“美丽中国”不仅是风景,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广大青年要摒弃“表面文章”“应付心态”,以“钉钉子”精神把生态工作落到实处。面对突出的生态问题,要“靶向攻坚”,把污染严重的河流、生态脆弱的山区、资源过度开发的区域列为“重点战场”,通过常态化监测、科学化分析、精准化整治,让黑臭水体变清、荒山秃岭变绿、透支资源“休养生息”;对已解决的问题要“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确保治理成效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