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守党815终战80年谈话,我们来看看日本这些政党的认知
这是日本保守党815终战80年谈话(日本保守党党首百田尚树)
发表于官方网站,属于官方文献,它不是某个人搁那说,我们来看看日本这些政党的认知,这就避免了某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搁那赛博哈气,也让各位好好认识一下日本右翼政党对于二战的认知:
------------------------------------------------------------------------
今天,迎来了大东亚战争结束八十周年。
如今,真正还保有那场战争记忆的国民已经寥寥无几。终战时已成年的人,如今早已超过百岁,大东亚战争可以说已经完全成为历史。然而,为了避免惨祸重演,我们必须总结那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但也可以说,日本政府一直在回避这一点。
大东亚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昭和十六年(1941年)八月美国对日本实施的全面石油禁运。当时,日本八成的石油依赖美国,一旦供应被切断,这对国家而言就等同于“死亡”。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到底有多少已不可考,但即便假设有半年的储备,到昭和十七年二月,日本的经济活动几乎也将完全停顿。当然,美国政府对这一点是心知肚明的。
要想避免“死亡”,日本只有两条路:一是接受美国在《赫尔备忘录》中提出的屈辱性要求;二是为了石油而出兵占领荷属东印度。
若接受《赫尔备忘录》,或许可以免于立刻死亡,但缓慢的灭亡则不可避免。如此一来,日本很可能和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有色人种一样,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
二十世纪初的世界,并非我们今天所见的模样。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有色人种大都没有独立的国家,而是被欧美列强支配,饱受掠夺。
欧洲殖民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十九世纪,几乎所有有色人种的土地都已被殖民。对他们来说,位于远东的日本是最后的“未开垦之地”。
十九世纪后半,美国佩里率领“黑船”叩开日本国门后,日本竭力避免被殖民。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强国理所当然地掠夺弱国。明治政府为抵御列强侵略,推行富国强兵,发展产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完成近代化,成功追上欧美,保住了独立。
二十世纪初,日本与俄罗斯因南进政策爆发战争,这是日本首次与白人国家作战。若当时战败,日本很可能成为俄罗斯殖民地,随后沦为苏联的一部分,走上与中亚共和国和自治区相同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白人统治有色人种被视为天经地义。
然而日本战胜了俄罗斯,这一结果令欧美震惊,也给全世界的有色人种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此后,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日本积极推动在国际联盟约章中加入“废除种族歧视”的条款。今天被视为普世价值的“禁止种族歧视”理念,最早由日本提出,这是值得骄傲的事。只可惜,最终遭到美英阻挠。
由于日俄战争的胜利与一战战胜国的地位,欧美对日本的警惕加深。尤其是美国,与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发生冲突,并在国内掀起排日运动,从那时起已将日本视为假想敌。与此同时,欧美援助与日本对立的中华民国,使得裂痕进一步加深。《赫尔备忘录》更是要求日本撤出满洲。
如今有观点认为日本“夺取”了满洲,但这并不准确。满洲原本是满族的故乡,从未受过汉族政权的实效统治,历代汉族王朝都称其为“化外之地”。中华民国建国时单方面宣布满洲为其领土,实则并无实际控制。
追溯到几百年的历史,若要真正理解大东亚战争的成因,就不能无视欧美列强的殖民政策与对有色人种的支配历史。
大东亚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时间与战线有部分重叠,因此常被混为一谈,但两者并非同一场战争。日本与德国几乎同时对抗各自的敌人,因此被视作同一场大战,但实质上是两场不同的战争。
谈及大东亚战争时,常有人说日本侵略了亚洲国家,但这并不严谨。日本的对手是殖民东南亚的英、法、荷、美,当时并不存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这些独立国家。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日本没有责任。日本在占领区的统治并不宽容,有时也掠夺资源。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将欧美列强逐出亚洲,客观上推动了东南亚各国的独立。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曾说:
“日军的占领是残酷的,但正因为日军初期的胜利,粉碎了欧美在亚洲的统治,让亚洲人产生了‘我们也能与欧美人抗衡’的信心。日本战败后十五年内,亚洲的殖民地几乎全部独立。”
印度前总统拉达克里希南说:
“当时在印度,没人敢想象能击沉英国的战舰。但日本,这个与我们同为东方人的民族,做到了。这让我们既震惊,又生出信念——东方人也能办到。”
缅甸(当时为英属缅甸)前元首巴·茂则说:
“纵观历史,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为解放亚洲摆脱白人统治作出如此大的贡献。”
这些话并不是要美化日本的占领,但从世界史的角度俯瞰,日本的战争确实推动了亚洲的独立,日本的作用不容忽视。
此外,战争结束后,许多日本士兵选择留在亚洲,与当地人民并肩为独立而战。例如在印尼,大约两千名日本士兵与印尼人并肩抗击荷兰,最终赢得独立。印尼的英雄墓地里,长眠着许多阵亡的日本士兵。他们明明可以返回祖国,却为了履行“帮助印尼独立”的承诺而献出生命。
如今,国内外依然有人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但若将大东亚战争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日本,这是错误的。“只有日本有罪”的单方面观点,若不考虑欧美几百年的殖民史与明治维新后列强对日本的压迫,就无法真正理解大东亚战争的本质。
二十世纪是战争的世纪。除了两次世界大战,还有无数战争。大东亚战争中,日本夺去了许多国家的无辜生命,同时也牺牲了包括二百三十万阵亡士兵在内的三百多万日本人。
东京大空袭、广岛与长崎的原子弹轰炸,更是人类历史上的惨剧。
然而,战后的日本人却形成了“只有自己是加害者”的观念,认为战争责任全在日本,而欧美与中华民国没有责任。这种片面的理解使人们陷入过度的自责,反而歪曲了历史与战争的真相。这种自虐思维甚至影响了日本与部分亚洲国家的关系。
但战后日本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复兴与经济腾飞,并对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日本也向包括战时占领过的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与昔日敌国美国建立了牢固的同盟与友好关系。
八十年过去,可以说日本已经赎清了战争的“罪”。至少,今天生活的日本人不必再背负那份罪责。
回顾那场已经成为历史的战争,本是历史学家的工作。我们更应当以此为鉴,不让历史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是以此思考如何构筑未来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