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姚晨、梁静发表感言,中国中生代女演员怎么了?
7月28日晚,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姚晨、梁静发表感言,呼吁导演制片们给予中生代女演员机会。海清表示这些女演员没有传闻中那么不好合作,“我们是一群非常热衷表演的女演员,我们一直在坚持”。
从左到右:马伊琍 姚晨 宋佳 海清
海清:“这番话憋了很久想跟大家讲。亲爱的年轻导演、著名导演、制片人,我们是一群非常热衷表演的女演员,我们一直在坚持,基本上没有傍大款,也没有靠父母,靠自己努力从小走到大。我们和你们一样,非常热爱电影。但说一句实话,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动的,市场、题材常常让我们远离,甚至从一开始就被隔离在外。姚晨不得不亲自做监制,才有《上青云》的机会,宋佳至今不结婚,还让大家叫她小花。梁静一边投资,一边问老公有没有好角色……
马伊琍昨天盛装出席,是很轻松的一个创投会,我这两天也滴酒没沾,怕一喝酒就乱说话。我们一直有一个目标,希望有机会跟优秀的团队合作,这是我们的野心,也是每个演员的野心。岁月赋予我们经验,皱纹,阅历,宽容善良,善于沟通,我们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好合作。大家除了演戏什么都不会干,除了逛街。最后我想说,我们足够专业,我们首先完成导演定向,然后才是角色。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希望大家给我更多机会! ”
姚晨也笑说:“我只想好好当一个女演员,请导演给机会,谢谢!”
梁静说:“我(做制片人)整个人快神经了,我这是给自己曲线救国呢,希望能给自己找好角色。我们到了一定年龄,需要年轻导演来扶持!”
中国中生代演员中不乏演技好的女演员,此次发声的海清、宋佳、姚晨、梁静、还有没有到场的马伊琍等等,都是有代表作品的好演员。她们本应该有好的片约,又为何会在颁奖典礼上发出这样的呼吁?
归根结底在于市场对于“偶像”的追捧,催生了畸形的饭圈文化,使得“谁都可以演戏”的风气疯长。换而言之,只要你有粉丝,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演戏。于是,“抠图”演技、“瞪眼”演技等等都没有关系,片约仍然满天飞,片酬仍然是天价,只要有粉丝买单,都可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气不够高,没有粉丝为之花钱的演员就会变得尴尬,尤其是中生代女演员。
对女性的定位固化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的女权主义也在发展,“女性的定位”这个问题不止一次被热烈讨论过。从目前来看,中国对于女性的定位仍然是单一的。到了年龄要谈恋爱,到了年龄要结婚,到了年龄要生孩子,不这么做虽然不至于被戳脊梁骨,但是也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念叨”。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在电视剧、电影中,为了符合大众的期待,女性的角色定位往往也根据年龄来决定,年纪小的演女儿,年纪大的演母亲。比如海清在《小别离》中饰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母亲”。
《小别离》片段
但是,女性不止生活在家庭里,一个人在生活中也是有很多面的,在不同的场合会扮演不同的角色,生活中的我们都是如此,为什么作为演员的女性却要接受如此单一的定义?她们在磨炼过演技、增加了更多生活阅历的当下,应当具备了较强的可塑性,也应当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反观欧美,中生代女演员某种意义上是最活跃的群体,《傲骨贤妻》、《燃情克利夫兰》、《瞒天过海美人计》等等,都是大受欢迎的连续剧、电影,其中中生代女性的角色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家庭”。日韩也是如此,近几年的《迷雾》、《天空之城》、《非自然死亡》、《轮到你了》等等其中女性的角色都是多样化的。
《燃情克利夫兰》海报
《瞒天过海美人计》海报
“
《天空之城》海报
恋爱剧”泛滥,缺乏编剧
中国的电视剧大多都落入“谈恋爱”的俗套剧情,无论是职场剧、悬疑剧、伦理剧,统统都能拍成恋爱剧。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在于中国编剧的缺失。
有时候网友的脑洞看上去似乎都比编剧的要具备创造力,比如之前网友开的关于《淑女的品格》的脑洞,从剧情、选角甚至海报都一应俱全。
近几年的电视剧、电影,大多都是来源于翻拍,基本没有原创剧本。然而,无论演员再优秀,拍摄手法再有技巧,观众看的永远都是“故事”,中国的电视剧、电影市场往往就没有好的故事。翻拍的也大多来源于网络小说、“畅销书”,而鲜有所谓的“经典之作”。欧美、日韩等好的剧,人物都是饱满又张弛有度的,这对于编剧的能力有很大的考验。比如前几年大热的《鬼怪》、《胜者即是正义》,最近大热的《德鲁纳酒店》、《轮到你了》等等都有赖于好的编剧。
《长安十二时辰》能够被称为“良心剧”,不仅仅有赖于其道具、布景的用心,一镜到底等镜头语法的运用,更重要的在于马伯庸的原著给了一个好故事,让剧情“能打”。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仍然是一部翻拍的电视剧。中国的编剧们在这里的作用,与大部分其他电视剧一样,似乎只会“改编”。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情况甚至不是“没有好的编剧”,而是“没有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