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的现实谈消费,和西方谈消费完全不是一回事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经济学家称中国人并不精于消费,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ocean杨
中国最不缺,
就是砖家;
中国最内卷的,
就是惊悸学家。
每次他们开口,
你就知道什么叫胡扯和瞎说!
这个洪灏,
以“老外看不惯”作为解题的前提,
是不是混血呀???
现在的经济学家,大多是直接拿着西方的鞋子来量中国人的脚——你的脚长错了!
西方经济学的各种理论,都是在西方那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土壤里自然生发出来的,天然就是适合西方社会的现实,用他们理论去解释他们的问题没毛病。
但中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根据西方的实践经验来解释中国实际的前提就必须要调查研究,必须要龙清楚西方理论的现实基础和推导逻辑,找出差异性和共同性。分析其基础参考其逻辑,比如他们关于供需、边际、成本等概念和分析就是完全值得借鉴的共同性,拿来毫无问题。
就中国的现实谈消费,和西方谈消费完全不是一回事。
西方殖民发达国家经过200年的发展,早已积累了极其可观的存量资产,他们的基础设施、金融资产、科技能力、教育水平、遍地厂房等等都是显性或隐形的资产存量,对于他们来说,是真有囊可解,就象1911年后北京的那些满清王爷,就算啥活不干,变卖家产也能天天遛鸟喝茶混个10年8年。
而对于中国来说,一穷二白就是70多年前的真实陈述,也就是新中国靠着勒紧腰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攒下了一点家底,尽管资产的增量超过西方殖民发达国家,但就资产的存量来说还真没法和它们比。现在的中产们虽说有了房子车子和一些票子依然不敢放手消费,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家底可以象西方那样任性躺平,让他们放手解囊真的是想多了。
消费是个好事,谁都喜欢喜欢消费,但你得先有可以消费的家底。
就一个家庭来说,在没有攒够必要的存量资产前,放手消费就是只有10万的收入去背8万的贷款。就一个国家来说,在没有实现存量资产足够丰富的时候,鼓吹消费就只会拖累社会总资产的积累。
即便存量资产最多的西方殖民发达国家,鼓吹消费也就是二战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才成气候。没别的原因,就是到那个时候他们的资产总量家底才玩得起鼓励消费来拉动生产。
再说了,消费的项目也远不止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卫生,消费的主体也远不止个人的家庭。
以我浅薄的理解,消费不就是把生产出来的东西用掉么?社会的再生产照样也是消费。高铁港口大坝也算消费吧,国家花钱的基础设施、卫生教育和国防建设也算消费吧。
如果说,经济学家们认为消费必须是个人的消费才算,那就只有把国有资产都分掉,这样人人都有了一笔意外横财就可以消费了。